當天下午,唐瑜三人與劉興國,一起去了一趟徐奶奶的靈堂。

唐瑜幾人過去時,在院子裡忙活的趙嬸子,默默的放下了手裡的活,小聲的打了個招呼:“來了。”

整個院子裡,大家都非常的安靜,都默默地做著自己的事情。

唐瑜幾人也不敢大聲說話。無聲的對著趙嬸子點點頭。

趙嬸子依舊小聲的說:“你們有心了,等會進去鞠個躬就行了。”

唐瑜幾人依舊點點頭,表示知道了。

幾人進了靈堂。

靈堂布置在他們家的堂屋,沒有繁瑣的禮節,也沒有複雜的佈置,遺體停放在堂屋中間,前面擺放著幾盤饅頭、乾果之類的貢品。

沒有香燭也沒有燒紙。

徐大平與徐曉蘭作為往生者的親眷,還是有披麻帶孝的。兩人跪坐在一旁,接待前來弔唁的親友。

唐瑜四人一字排開,對著遺體鞠躬。

然後徐大平與徐曉蘭跪著回禮。

這就是弔唁的全部流程。

四人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最後唐瑜和張愛華過去摟了摟徐曉蘭,劉興國則是拍了拍徐大平的肩膀,陳旭對兩人說了一聲“節哀。”

因為不能搞封建迷信,整個喪期非常短暫。下葬時辰之類的,都沒有了忌諱。

棺材是徐奶奶生前自己準備好了的,墓地就在徐爺爺的墳墓邊上挖了一個坑。

現在天氣還不算特別冷,泥土也還沒上凍。過來幫忙的人,一個下午就挖好了坑。

再加上徐大平家的特殊情況,前來弔唁的人也不多。

入殮後,停了一晚上的靈,徐奶奶第二天就下葬了。

沒有儀式,送葬的隊伍也不長,就一些親屬與幫忙的村裡人,抬著棺材,立一個碑。

就算結束了。

唐瑜幾人沒有去送葬,而是跟著知青點的幾人,去了後山砍冬柴。

同樣是進林子,砍冬柴就比撿山貨無聊多了。

雖然看到山貨,依然會撿一下,但是現在主要的目的是柴火。

砍冬柴其實也是有規矩的,最基礎的就是不能過度砍伐和破壞生態。

所以大家一般只砍伐一些枯樹或被風颳倒的樹木。

砍冬柴時,最喜歡碰到的,肯定是這種大件了。

其次是一些被風颳斷或野獸弄斷的樹枝。

但有些不想找的,也有直接砍樹上的樹枝的。

這不算砍伐樹木,只要不過分,都不會有人來管。

村子裡的人,其實有些秋收結束後,就開始上山撿冬柴了。所以近處的大件的柴火早就被撿完了。

唐瑜其實更想進深一些的林子。

昨晚她已經從陳旭那知道,那頭野豬賣的價格,三百五十元錢,再加一輛腳踏車。

一想到這頭野豬是她一個人抓到的,她就感覺自己現在強的可怕。

她還想過,今天進山,如果能再抓一頭野豬就好了。

但上山後,她很快就沒時間想了。

因為撿柴火,不能像之前跟徐大平那次撿山貨一樣,去到一個高處,一路往下撿就行了。

撿柴火主打的就是一個隨機性。東邊看一下,西邊看一下,樹上望望,樹下看看。

哪裡有柴火,就在哪裡撿。

撿起來後,會先放旁邊,這一塊區域撿完後,再將柴火捆起來,感覺差不多要背不動了,就可以下山了。

揹著一捆柴下山後,唐瑜終於發現了搬出知青點的一個不好的地方。

知青點與他們的房子同樣有兩張炕。雖然知青點的炕比他們這邊的一些,但是整個冬天燒的柴火,差不了多少。

他們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