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華是土生土長的這個時代的人。雖然不習慣這個口感,但還是一口一口吃了起來。

“唐玉同志、張愛華同志,是有些吃不慣吧。”

說話的是來自川省的王淑玲。

“這是玉米麵做的窩窩頭,和我們南方那邊做法有些不同,多吃幾次就習慣了。”

張愛華笑著接話:“確實,我們家那邊玉米麵大多是熬玉米糊或做成玉米餅,像這種做法真的是沒有嘗試過。”

原身唐玉在這些人裡面,年齡算是比較小的,人又長得瘦瘦小小的。大家就自動把她當做小妹妹看待。

“也是我們沒有注意,特別是唐玉同志,聽說在火車上就病了,我們應該煮些粥的。”

“不用不用,我已經好了,大家不用特殊照顧我。”唐瑜趕緊回答。這個時代最怕的就是被特殊照顧,唐瑜下意識裡就推脫了。

“其實我們平時是分開吃的,只有農忙時,為了節省時間搶收,才一起吃。”王顯偉接話說。

“大家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志,口味各有不同,找幾個口味差不多的搭夥一起吃飯就很好。”

“對,如果實在與大夥口味都不一樣,也可以自己單獨做,就像王同志。”另一位知青指著剛說話的王淑玲。

“我來自川省,我們那裡做菜比較喜歡放辣椒,他們幾個又都不喜歡吃辣。”被點名了,王淑玲也就笑著說起來她剛來時的趣事。

“開始想著一個人做飯太麻煩,就和他們幾個搭夥吃,吃了幾天後,我就受不了,就自己單獨做了。”

說著還起身去廚房拿出一個罐子。

“這是我做的辣椒醬,你們要不要嚐嚐?”

唐瑜幾人擺手推辭。

唐瑜其實是想試試的,但考慮到原身的身體,應該是不能吃辣的,想想還是算了。

“農忙時,大夥一起吃飯的時候,我就靠這辣椒醬撐著了。”說著就用筷子從裡面挖出一筷子,塞在了窩窩頭裡。

咬了一口後說:“真的,可香了。”

眾人都被她逗笑了,氣氛活躍起來後,大家都開始說起了各地的飲食差異。氣氛熱烈。

此時,一個知青打趣道:“今天張建民同志,吃飯怎麼也秀氣起來了。”

陳旭真是有口難言,他一個從小錦衣玉食的陳家小少爺,什麼時候吃過這麼難吃的飯菜。

就算是健身的減脂餐,也都是有營養師專門為他定製的。不能說多好吃,但也不可能難吃。

碰到這樣的飯菜,他能大口吃起來,才有鬼了。

“呵呵呵,今天食慾不是很好。”他只能搪塞著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