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瑜本來只是想找個由頭,引出讓趙嬸子帶她們一起上山的目的,結果聊著聊著,她想上山的心被勾的更迫切了。

完了,更加心心念唸的想上山了。

幹完午後的活,唐瑜兩人從曬穀場出來,又繞去了供銷社,先把狗老闆交代的農具買了。

砍刀、鋤頭之類的,都先備一把吧。

但是她們兩個也不會挑,就拿起來裝樣子似的看看了。

然後唐瑜就被角落裡的竹簍吸引住了,這是那種完全用竹子編成的揹簍。

這竹簍被堆在角落,不仔細還看不到。

“愛華,你看,這竹揹簍真有趣。”

張愛華也看了過來。

“我們一人買一個怎麼樣?到時我們可以揹著這竹簍上山採蘑菇。”

張愛華看到也是一眼就喜歡上了。

“好啊好啊。真好看。”

這時如果來一個村民,肯定會嘲笑兩人,這竹簍給大人用又太小,給小孩子用,又不實用,能背這個尺寸的孩子,背大揹簍應該也不成問題,給小一些的孩子用,又有些大。

“這竹簍多少一個?”

售貨員見這幾個壓這裡好久了的竹簍有可能賣出去,就趕緊報了價格。

兩人農具還沒挑好,倒是最先定下了兩個小竹簍。

想起中午連個湯碗都沒有,又挑挑選選的買了幾樣餐具。

最後忍不住又切了幾兩肉。沒辦法,連續天天來切肉好像真的有些顯眼,下次三人分開來,這樣售貨員應該就不會盯著她們看了吧。

最後結賬的時候,竟然發現農具之類的竟然是不用票的。原來鋤頭、砍刀這樣的農具,算勞動用品,不屬於計劃經濟產品。

兩人把能裝進竹簍的東西,裝進竹簍,實在裝不進去的,也就只能手拿著了。

她們兩人回到破屋時,發現陳旭與劉興國竟然都沒在開荒,而是在屋子前,看著徐老二拌糊外牆的黃泥。

前一天,徐老二一直在捯飭這黃泥,把挖來的黃泥,鋪開在地上,時不時的用鋤頭敲一敲,把這黃泥敲得鬆散。挑出裡面比較大的石頭。

看他趁曬黃泥的空檔,還用稻草鋪了屋頂。

今天終於開始攪拌黃泥了,應該是要開始補牆面了吧。

唐瑜兩人把買來的東西都放進了屋裡後,就跟著站在旁邊看徐老二拌泥巴。

“你們這麼多人看著我幹啥?”徐老二大概是不習慣被圍觀。

“我們在偷師呢。”陳旭開著玩笑。

徐老二還沒說什麼,老木匠先開了口;“拌這泥巴可是一份技術活。這比例拌幹了,以後牆面容易開裂,比例拌溼了,這外牆又容易在幹之前就往下淌,難弄的很。”

“我這哪算什麼技術活,就是一個熟能生巧,做多了,這比例也就懂了。”徐老二謙虛說,“老木匠這修水桶的技術,才是厲害,我們村大部分的木桶都是他做的,用幾十年都不漏水。”

兩個師傅,一邊商業胡吹,另一邊手上的活卻是一點沒落下。

“這有什麼,都做幾十年了,如果還做不好,那我老頭子哪還有臉吃這碗飯。”

說到木桶,唐瑜想起破屋這邊好像還沒木桶,這兩天挑水都是借用的徐老二的木桶。

“對了,木匠師傅,你家有沒有做好了的木桶?”

老木匠一想就知道唐瑜的意思。這邊屋子什麼東西都沒有,確實需要有兩個木桶,不然這用水真的成問題。

“我家裡沒有做好的,但這幾天也沒時間做啊,你們要趕貓冬前住進來,時間還是挺趕的,到了這季節,萬一來個冷空氣,是說下雪就下雪的。”

“那沒辦法,還是要先趕這邊的活。”唐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