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去縣城(第1/2頁)
章節報錯
唐瑜突然像想起什麼一般喊了一聲:“啊,你們等我一會兒我忘記寫信了。”
原身答應過他爸媽到了這裡給他們寫信回去報平安的,今天既然已經去了縣城,乾脆就今天帶去寄掉好了,不然也不知道下次什麼時候再去縣城了。
唐瑜翻出筆和紙,回憶著這個時代的寫信習慣,匆忙開始寫信。
簡短的寫了幾句,大概說了下自己已經安全到了徐家村,這邊挺好的,讓他們不要擔心之類的,就是報了個平安,其他她也不知道說什麼,畢竟自己不是原來的唐玉了。
塞進信封,就趕緊出房間了。
張愛華從廚房端出一碗白米粥,“你身體還沒好,先喝些粥。”
唐瑜心裡有點暖,這個年代願意煮白米粥給剛認識幾天的人吃,這真是個好人。
張愛華,收到好人卡一張。。。
但想到這麼好的人,竟然有這麼狗的孫子,她就覺得狗老闆沒有遺傳到好的基因,肯定是他爺爺那邊基因不好。
白瞎了張愛華這麼好的基因。
此時早已吃好早飯的陳旭,在外面喊道:“唐玉,你好了沒?再拖下去都要中午了,可以吃午飯了。”
額。也許狗老闆遺傳的是兩個家族的壞基因組合。
聽到張建明的這一喊聲,唐瑜心裡又改變了剛才的想法。
張愛華尷尬地笑笑,“你別理他。”
張愛華看著唐玉瘦瘦小小的身體,心裡想著她的父母是怎麼忍心讓這麼小的唐玉下鄉來的?大概也有迫不得已的情況吧,就像他們家。
張家是滬上頗有底蘊的家族,滬市棉紡廠的前身就是張家的。
能在動盪的年代,這麼多年,讓整個家族在滬市全須全尾的屹立不倒,自然是有一定實力的。
比如張家現在的話事人張老太爺,在運動開始前就將張家明面上的產業大部分都捐獻給國家。
當然,在這樣的時代,再牛逼的家族也需要低調行事。
近年,知青下鄉建設運動風風火火。經過幾年的發展,大家明面上不說,但心裡也已經清楚,下鄉建設沒有想得那麼美好,在農村的建設,只有辛苦的農活。
城市下去的孩子,不剝幾層皮,適應不了農村的生活。
而且一旦下去,回來的機會非常渺茫。
前幾年還沒有這麼嚴格,很多年輕人響應號召,積極參與。近幾年很多人都開始鑽政策的漏洞,比如有正式的工作包括臨時工,就可以不用下鄉。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留城,把自己的工作轉給孩子。
但是工作哪有這麼多,後來那些沒找到工作又不想下鄉的人,就又找到了另一個漏洞,結婚。已婚的也可以不下鄉。一時間,適婚年齡的結婚率蹭蹭上升。
但相關部門也有他們的指標,後來就變成多子女家庭,至少需要一個孩子下鄉。
張建民張愛華堂兄妹這一輩,其他的哥哥姐姐都在各自的崗位經營多年,就剩下剛參加工作的張建民和剛畢業的張愛華兩人是最合適的人選。開始時,兩家長輩還想著找找辦法,但最近盯著這些事的人比較多,穩妥起見,還是趕緊讓兩人下鄉了。
只是託了關係,讓兩人在同一地方下鄉,兄妹倆也好有個照應。還謹慎的讓兩人分開前往。
陳旭都不得不感嘆一聲:穩還是您老穩啊!
唐瑜就著白米粥吃完昨晚剩的玉米麵窩窩頭後,三人就趕緊出發了。一個多小時的路程,來回就要兩個多小時。現在下午天黑的早,實際也沒有多少時間在縣城逛的。
一路上,唐瑜心裡想著隨身空間的事,就沒有怎麼說話。
而陳旭昨晚也是想了一宿穿越的事,一會想起他們去京市出差的事情,不知道他們出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