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陸氏是勳爵人家出身,方氏的外祖家是聲名遠揚的儒商,兩人自然是瞧不上三房家這點產業,且看兩人多年來一直對柳氏關懷備至,就知曉兩人值得信賴。

等一切都安排妥當,轉眼間便到了二月份,柳氏一想到即將要離開自己生活了數十年的地方,就如萬箭穿心般十分不捨,而且對兩位嫂嫂也是難捨難分,雷曉曉見此便提議,邀請大房和二房來家中歡聚一堂,之後再啟程,柳氏自然是感動得熱淚盈眶。

三家於二月初五這日開始聚餐,飯桌上,陸氏和方氏兩人對柳氏千叮嚀萬囑咐,雷曉曉看著只覺得大伯母和二伯母彷彿將柳氏當作自己的親姐妹般關懷備至,心中越發地踏實放心。

吳家難捨難分的聚餐結束後,即使再不捨,啟程的日子也到了,雷曉曉和柳氏於二月初六啟程,這次,大房和二房除了上職的男人們和年紀小的小孩,其餘人都來送行,難捨難分的道別後,柳氏和雷曉曉帶著僕從和侍衛緩緩朝著北邊而去。

與此同時,遠在京都的雷興林,猶如一顆閃耀的星辰,於二月初九的凌晨,踏入會試的貢院,開啟了他科舉生涯中那至關重要的考試之旅。會試如一場盛大的交響樂,分三場奏響,三日一場,第一場在初九日激昂開場,第二場在十二日婉轉延續,第三場在十五日激昂收尾。每場考試都如同一曲華麗的樂章,四書文、五言八韻詩、五經文以及策問,與鄉試交相輝映。考中者皆如璀璨的明珠,被讚譽為貢士,而那第一名更是如皇冠上的明珠,被尊稱為會元。會試過後,貢士們宛如等待檢閱計程車兵,再由皇帝親自御殿覆試,猶如伯樂相馬,擇優取為進士。殿試試期如白駒過隙,僅一天之短,依成績分甲賜及第、出身、同出身,然後如釋重負,釋褐授官。

京都這一次的會試,彷彿是被上天眷顧的舞臺,第二場從第二日清晨便開始下起了綿綿細雨。好在所有的考生都如未雨綢繆的智者,提前備好了油布,使得試卷宛如被呵護的珍寶,未被雨水沾染。

然而,有一小部分考生身體欠佳,如同風中殘燭,在當天夜裡就被寒冷擊倒,發起了高燒。好在這是第二日,發熱的人中大部分人如不屈的戰士,當即決定熬夜奮戰,將試卷答完。於是,這發熱對他們的影響猶如微風拂過湖面,泛起一絲漣漪。他們擔憂若是第三日還是下雨,那他們可能就如風中的落葉,無力支撐,這就意味著他們與這一次的科舉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