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強化軍備草案(第1/2頁)
章節報錯
四個國策分別是:
1.【建設國家高速公路】——四個省的基礎設施被提高到最高等級。
2.【自給自足的努力】——在一個省新增一座民用工廠(增添工廠自動開槽);四個省分別增加一個建築槽位。
3.【加速軍備重整】——加兩座軍用工廠。
4.【集中軍備重整】——加四座軍用工廠。
期間白遠還卡了一手時間差。
決議裡有項常駐決議,名叫【區域工業整合】。
可以在某個省的基礎設施最高等級,並且所有槽位佔滿後,花費一百政治點數再開一個槽位。
白遠卡在【自給自足的努力】完成前,連開4個槽位,代價就是政治點數也見底了。
不過這樣一來,空閒的建築槽位合計來到了八個。
以他現在的科研和政策加成,加上最高等級基建,再輔以90%建築加速卡,十天就能建一座軍用工廠,幾十天就能把這些建築槽位佔滿。
而即便是【90%建築加速卡】也不過兩萬銀元一張罷了,對現在的白遠來說灑灑水而已。
“大概十二月中旬,【集中軍備重整】就能研究完,配合科研和國策裡對最大工廠數的加成……等過完除夕,我將擁有25軍工5民工,已經可以稱為小戰爭機器了!”
“新的國策就點【建造黃河大壩】吧!”
【建造黃河大壩(70日)】:河套地區+2民工,河套地區最大工廠數+15%,當地建造速度+15%。
關於25座軍工,白遠都已經規劃好了用途。
原來的11座軍工,維持6槍2炮2防空1支援的數量不動。
新的14座軍工,6座廠拿來生產戰鬥機,3座廠生產攻擊機(也就是近地支援機),4座廠生產坦克,最後1座加在支援裝備上。
支援裝備實在是太重要了,四個字看起來不是很起眼,但放在現實裡都是實用的好寶貝,能大大增加部隊的戰鬥力。
生產的各武器型號:
·戰鬥機型號為bf 109d,每個月產出25架。
該型號雖然沒有E版那麼強勁,可出色的效能讓他足以制霸東亞戰場。
其搭載賓士發動機,最大速度516公里\/小時,裝備兩架7.92毫米機槍,1門20毫米機炮,缺點是航程只有660公里……這也是沒辦法,畢竟設計初衷就是為了應對歐陸戰爭中的短程高空作戰。
不過在不打太平洋戰爭的前提下,這個缺點就壓根算不上缺點了,最起碼白遠很滿意。
即便對比零式也只是稍微遜色而已,搭配上精銳飛行員,誰輸誰贏其實不好說。
然而零式戰鬥機是四十年代的產物,這三四年時間,世界航空業蓬勃發展,拿此時的bf 109去對比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
最重要的是……
“以我十天一座軍工廠的速度……我衷心的祝願小日子能活到1940年吧……”
·生產的支援機型號為Ju 87,即大名鼎鼎的“斯圖卡”,產量為每個月10架。
這是一款俯衝轟炸機,主要作用是支援步兵,最大速度380公里\/小時,航程500-800公里,最大掛載1800公斤(通常掛載不超過500公斤),裝備一挺7.92毫米機槍以作防禦。
這款飛機為第三帝國閃電戰的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與此同時,它自身的也是“威名遠揚”。
兩款飛機,涵蓋戰鬥機和支援機,再加上一個do 17轟炸機組成的“海東青轟炸機聯隊”,這股空軍力量絕對能在開戰後把小日子揍得哭爹喊娘!
·坦克依舊是二號坦克,與系統之前給的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