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號一致,產量為每個月70輛。

由於系統的給力,察綏二省的基建程度在幾個月內迅速飆升,但彼時全國的基建情況仍不容樂觀,二號坦克已經比較極限了,並且拿來打小日本綽綽有餘,其餘的等打完小日本再說吧。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科技樹上。

現在的裝甲科技,中型坦克只能生產間戰期的型號,論實戰還不如二號坦克,造價卻貴了接近一倍,十分不划算。

·支援裝備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白遠一合計,倒吸一口冷氣:“即便這是過完36年除夕才能達到的產量,現在還沒那麼高,可計算下來,等到明年七月的話……”

別的都不說,光是工廠生產的坦克加上現在已有的……

800多輛坦克組成的鋼鐵洪流,已經遠遠超出三省軍閥該有的實力了。

白遠牛逼的叉會腰,緊跟著從一旁的桌面小書架上抽出一個本子,開始對做軍備計劃。

部隊肯定要擴的。

他的目光首先放在了步兵師上。

“每個師都配一個裝甲營會不會有點太奢侈了?”

想到這,直接將每個師配備裝甲營的計劃勾掉。

現實不是遊戲,裝甲部隊集中起來使用才能發揮出最大效果。

現在的步兵師實力已經很強了,即便放到39、40年也不會過時。

索性,連裝甲偵察連都不給配,等能生產噴火坦克後直接一步到位!

所以步兵師維持不動,僅對支援連做修改。

一個師一萬兩千人不少了,既不臃腫,也有一定的組織度,實在需要大編制部隊作戰的時候,大不了兩個師組個縱隊,效果是一樣的。

一番寫寫畫畫後,一份增強軍備草案出爐。

【軍備草案-計劃在1937年7月前完成】

預計組建:

1個裝甲師;

2個摩托化步兵師;

4個騎兵師;

1個獨立炮師;

10個步兵師;

以上十八個師為長城集團軍建制,預計人數在20萬-25萬之間。

另外組建:

1個司令部直屬航空師——包含2個戰鬥機聯隊,1個轟炸機聯隊,1個支援機聯隊(航空師允許不滿編)。

6個後勤旅。

8個預備役步兵師(由系統士兵組成)。

至少20個獨立團。

普及民兵隊,挑選出色隊員加入獨立團。

其餘特戰隊、偵察部隊、特務部門、機關屬於細節,交由參謀部討論、負責。

------

此外批示:

1、司令部級別必須提升,再以集團軍級別領導部隊可能出現職級不明,建議升為戰區級。

(反正白遠現在屬於獨立狀態,什麼級別、什麼官都是一句話的事)

2、如有新加入部隊,完整建制最高為旅級,師、軍級幹部僅作為戰事指揮員。

------

【此草案於1936年11月30日前,轉交給參謀部參謀長柳滿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