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會試開考(1)(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二日天還未亮,考場裡的學子全都早早的醒來。
林然這一夜睡的並不好,天氣太冷,即使生著爐子,一晚上林然還是被凍醒好幾次。
好在經過幾年鍛鍊,如今身體素質提升許多,否則不要說是考試,人就該被凍病了。
簡單吃了些麵糊糊後,林然去了趟茅房,便坐了位置上,安心等著會試開考。
辰時一到,隨著銅鑼敲響,巡考官兵下發完考卷後,林然在古代的最後一次大考正式開始。
會試同鄉試一樣,第一場主要考四書五經的理解。
從林然開始踏上科舉這條路,四書五經已經前後學習了許多年,眼下拿到考題,也不過是先審題,再按部就班的一題題開始作答。
四書五經義共考六題,林然從第一題開始看。
“君子和而不流。”
林然看到第一題,腦中立時便延伸出此話的出處與下面的章句。
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這句話出自《中庸》第十章。主要闡述了與人相處時,要遵循“和”的原則,既不與他人對立,也不被他人同化。
林然提筆答:
“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汙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
林然給出的答案,大概也表明了自己為人處世的立場。
既首先要保持獨立性,凡事有自己的判斷標準和行為準則,絕不能隨波逐流、同流合汙。
同時,要善於協調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做到相互尊重、以和為貴、求同存異。
林然洋洋灑灑將自己的想法慢慢落於紙上。
因著要連續考很多天,雖然時間上看似寬鬆,但其實每場考試的題目數量,大都還是有時間計算的。
林然做完第一題,也沒想著休息,而是決定在午時前,能答幾題便答幾題。
一上午時間,林然考房前來來往往有人去如廁,林然硬是沒有休息,趕在午時,做完了三道四書題。
剩下的經以,只能留在下半晌繼續作答。
林然坐了一上午,眼下忽然從座位上起身,只覺雙腳發麻,好一會沒法行動。
待緩過一陣後,才慢慢起身向官兵示意,自己要去如廁。
這會兒到了午時,許多學子也都選擇這個時間段休息。
林然從茅房出來,忍不住朝挨著茅房位置的考房看去。
只見裡面坐著的老兄,此刻雙眉緊皺,正拿眼往茅房而來的學子身上射著眼刀。
林然此時恰好與其對視,不免感覺有些尷尬。
人吃五穀雜糧,總需要排洩一下。罪過了老兄,我今兒也才來了一次。
林然心裡跟這舉子認真道了聲抱歉,便快步朝自己考房走去。
林然帶進來的乾糧,基本都是些剪碎後的米麵,肉渣。
這些東西方便攜帶不說,也能避免慘遭搜子的“毒手”。
林然今兒午飯便是拿了肉渣同大米煮在一起,熬了一小罐肉粥。
待一罐肉粥下肚,林然身體立時熱乎起來。
趁著眼下狀態好,林然收拾好東西,又繼續坐下,開啟考卷接著答題。
經義三題的難度跟四書差不多,難度適中。
以林然來想,後面的策論應當才是考驗學子們真正實力的時候。
經過半下午的緊張答題,臨近戌時,林然才堪堪答完經義。
長達一天的腦力思考,林然這會感覺頭有些暈,將桌板上的考卷仔細收好,林然才起身又去了趟茅房。
這會兒再從茅房出來,林然也不敢朝隔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