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劉墨賢看完老友弟子帶來的書信後,忍不住呲了呲牙。

陳震這老東西,又給自己打包送來倆弟子。

這都是第幾回了,自己這書院快成應天書院分院了。

哪一日自己也得讓門下弟子去找其討教才行。

要不自己這虧可吃大了。

“老夫向來不教授庸才,我與你二人各出一題,也看一看陳震的弟子學問如何。”

聽到劉山長這話,林謝兩人不約而同的對視一眼。

今日答題可得用心作答,畢竟事關老師聲譽。

若是題答的不好,豈不是連帶著老師都要跟著丟臉?

劉墨賢不等兩人作答,直接拿了空白兩頁紙,提筆刷刷刷寫下兩題,分別遞到二人手中。

“好了,你倆有半個時辰的時間答題。”

林然接過劉山長遞來的考題,只見紙上不過寥寥幾個字:

問君如何看待溧水河水患一事。

林然看到這題不由愣了愣,溧水河水患?

這劉山長出的考題未免難了些,不說溧水河在哪自己都不知,就說治理水患一事,自古皆是大工程。

這種考狀元的題目,是不是不應該拿來考小小舉子?

好在自己雖不知溧水河具體位置,但治理水患這種千古名題,自己在現代時,也從網上看過一些後世名家給出的答案。

林然在腦中略微總結後,提筆寫到:

水者,萬物之本源也,然其性無常,或為洪濤,或為乾旱,皆能為民之患。故治水者,為國之大事也。

水患之因,有二:一曰天災,二曰人禍。天災者,暴雨、洪水、泥石流等自然之力也;人禍者,過度開墾、濫砍濫伐、破壞水利設施等人為之過也。

治水之法,有五:一曰防,二曰疏,三曰蓄,四曰引,五曰分。

林然根據後世經驗,洋洋灑灑寫了不少治水之道的方法。

待半個時辰過後,劉山長拿了兩人的答題,坐了桌案後細細批閱。

今兒自己給兩人出的題目,皆是屬於難題了。

倒不是自己為難兩人,而是想看一看,陳震那老頭的關門弟子,水平到底如何。

等看完兩篇文章後,劉墨賢沉默了。

桌上兩篇文章的質量,實在是有些超出自己對舉人學問該有的認知。

這二人的文章,就是放在進士答題裡,也是非常出色的一類。

沒想到陳老頭臨到晚年,竟然好運的收到兩名優秀弟子。

“二位可有改投山門的想法?”

林然:……

謝青:……

劉墨賢見底下兩人一臉莫名的看著自己,不覺老臉一紅。

自己竟把心裡話說出來了!

“你二人題答得都不錯,日後便跟在我身後聽課吧。”

林然(謝青):“多謝劉山長!”

:()穿越之,娶炮灰女配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