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場考試結束後,考生中間是可以休息一天的。

這中間休息一日雖然出不去,但也能稍稍緩解考生疲憊的身體。

此時雖然才考三天,但很多學子身體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感冒。

林然在甬道中活動身體時,總能聽到身旁經過的學子時不時的咳嗽聲。

尤其是臭號考房裡的舉子,這位咳嗽的聲音太大了,林然總以為下一秒這人便有可能倒下。

自從發現甬道中咳嗽的學子越來越多,林然便不怎麼從考房裡出去了。

就是要出去,也會等大家都在考房裡用飯時。

感冒是會傳染的,眼下考試才來到第四日,若是不幸得了感冒,身體糟糕的情況下,很難發揮自身全部實力。

林然這會兒就在考房裡用瓦罐煮著薑茶。

多喝薑茶不僅能讓身體暖和,也能多少預防感冒。

就這麼在考房裡枯等一日後,第五日的第二場考試如期而至。

第二場考試內容,主要是考論、判、詔、誥、章、表中任選其一。

論“科舉取士之利弊。”

林然看到這題,不由愣了愣。為何人會發愣,實在是覺得這題出得有些矛盾。

要讓學子們討論科舉取士利弊,這等於是出題者在跟在座學子們說,我覺得科舉取士不是那麼好。

這是一道近乎有些否定學子們的考題。

為何林然會這樣認為,實則這題不應該現在去問來考試的學子。

若說科舉取士好,那這題便不會出現在考卷上,若說科舉取士不好,豈不是直接否定了自己。

林然看著這題,心中也不由有些多想。

一般會試出題者,基本都是由天子與內閣而定。

內閣中的官員,顯然不會去否定從前自己的經歷,那麼能讓這題出現在考卷上的,應當是楚帝了。

那楚帝是為何會對科舉取士有了懷疑?

林然此時有些大膽的開始琢磨楚帝出這題的心理活動。

本來,會試第二場的考題,放在整個考試中,是最簡單的一項。

大多數學子做第二場時,用時也是最少的。

誰知今年倒是出了意外,此時不止是林然,基本考場裡的學子,都在第二場犯了難。

大家也都不傻,既然不能一面倒的說好與不好,那此題必然是要點名利弊。

但有利之處大家都會寫,只是說到科舉取士的弊端,舉子們全都犯了難。

哪裡不好這點?從前誰人會去思考這種問題。

大家心中想的,全都是考上之後的好處,對於國家選拔人才的方法,也不是小小舉人該想的。

沒想到從前沒想到的事,如今就在自己眼前考卷上,等著自己作答。

楚帝之所以出這題,完全就是因為林然的出現。

楚帝從林然身上的表現,發現了科舉取士的弊端。

好比林然這人,其即使在還沒有做官前,身上就已經展現了出色的能力。

這種人若是以後考不上進士,難道自己就不任用這種人才了?

難道自己就不能給他一個區別於透過科舉考試而來的身份?

楚帝腦中因此聯想到,在大楚的年輕人中,應當還有許多種不同的人才,他們因為身份不夠,便難以施展抱負。

一個國家的發展,遠遠不能僅僅依靠科舉取士。

要說楚帝此時的思考,當真是超越了歷代許多帝王。

這種思想甚至已經無限接近現代人的想法。

雖然大家總說行行出狀元,但每一行的人才若想被人發掘,走到人前,那麼便需要一個展示的舞臺。

林然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