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第2/2頁)
章節報錯
來了,可見對蘇唸的重視了。
蘇念和顧辭的父母同為科研人,自然有話題進行聊,就算是顧辭的大伯母,對於公司管理這方面,蘇念也能說的上話。
可以說,顧家的人對於蘇念就沒有一處不滿意的。
當然了,後來的時候顧辭還告訴了蘇念,大伯母在他哥出任務回來之後,還說了他一頓,主要就是你看看你弟弟現在都帶物件回來了,你什麼時候也能帶物件回來,不能回頭讓你弟弟都有了孩子了,你還是一個光棍吧。
三年過去了,他們也都到了該實習的時候了,蘇念和顧辭都已經被研究院給提前訂走了,尤其是研究院還時常聯絡他們去參觀,生怕兩個好苗子被別的地方給搶走了,不然這可是他們的一個大的損失。
而蘇硯也有了去處。
他原本學習這個專業就是想著以後能夠為了人民做事,所以他在校期間的成績一直很好,而現在畢業的時候其實是有分配的,但是他並不想這樣,所以他直接自己找了一個單位去實習了,也算是增加一些基層經驗了。
而這三年裡面變化最大的,要說也就是蘇建國和王英了。
兩人當年回到家之後,就開始計劃自己要做的事情了。
他們在那天見過蘇家人之後,就坐在一起商量著什麼。
等計劃好了之後,那幾天就一直去了書店裡面,買了許多的書回來。
這件事情也沒有讓蘇念和蘇硯知道,兩人都沒有告訴他們。
等到回到家之後,就分工了。
王英就開始著手設計服裝,也往更深的裡面進行學習。
而蘇建國就開始學習研究經濟這一塊的知識,他們當初買回來的大多數書籍也都是這一方面的內容。
就在家一直安靜的學習。
直到上面的政策下來了,關於知青回城的事情。
而後面更是有了可以民營企業的存在。
而蘇建國和王英在電視上面第一時間知道了這件事之後,就知道他們一直等待的機會終於來了。
兩人靠著賣設計稿的錢,開了一家小公司。
然後就出去談合作,關於服裝的生產、布料、包裝、以及銷售的渠道各種事情。
兩人那段時間雖然很忙,事情很多,但是確實很快樂的。
等到一切都落實了之後,就開始生產了。
而這批服裝的上市,從銷售的業績來看,也能看出來王英對於設計這一塊的天賦有多麼的高。
基本上達到了一個供不應求的地步,每每剛進來一批,轉頭就能直接賣完。
能達到這種地步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現在各個地方都開放了,現在人更捨得為自己花錢了。
而能夠賺錢的路子也多,所以手裡面也有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