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原諒是不是意味著遺忘和麻木呢?就像那隻鳥媽媽,對子女的丟失渾然不覺,當然也就不覺得哀痛。生命能如此超然嗎?這尺度又該如何把握呢?

再一次接觸死亡是一個月後。五個油田服務工人從位於沙特中,南部的井場坐計程車回家時出了嚴重車禍,因為六個人擠進了五個人的小轎車。司機和前排的乘客死亡,後排四人(應該是三人坐)中沒有安全帶的那個頭部被撞,傷勢嚴重。

那麼年輕,那些工人一般都是本科畢業,估計也就二十五六歲。生命原來這麼脆弱,說消失就一下子無影無蹤了。而且又離得這麼近,頭一次感覺死亡就在身邊。

不止一次想到了死。死了會是什麼樣子?還是很恐懼的,一切感知,一切牽掛,一切糾紛都消失了—而且不是做夢,停頓一段時間後還會回來,容你去猜想空白時間發生的事情。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真的是句號,沒有了,也不會再回來。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那個勇氣去平靜面對死亡?

過了三十五歲生日後,忽然有了一種四大皆空的感覺—可能與總是想象死後會是什麼樣子有關。名利爭執並不重要,就算是名垂千古自己也看感覺不到了,有什麼用呢?不如讓自己心情好一點吧。有些事情想做,但總是忙,沒時間,以後再說—那萬一沒有以後呢?死前會不會後悔呢?錢也是一樣,不用的時候留在手裡,自己也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不如給爸媽,資助弟弟或其他人,至少能令那個人或那些人高興。榮華富貴,錦衣華食又如何?該撒手時不一樣得撒手?拼得自身健康和幸福換來的短暫的富貴,哪有安於現狀,及時享樂來得實際?佛家的四大皆空還是蠻有道理的,富貴,權勢,名利全是過眼煙雲,辛辛苦苦大半生去追求的,最終往往是別人享受,自己心裡的苦又有誰知呢?時不我待,何苦把一生都給了不快樂呢?

先生開始逐漸地添置家裡的傢俱,上次買了個書櫃和電話幾,最近一次又買了個花園裡擺的低桌。他開始準備安頓下來了。而我卻進入麻木空虛的感覺,可能是中年危機吧。不知什麼時候才能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熱情。。。

生活的滋味

本來不太會做菜,所用的唯一步驟便是炒鍋放油、油熱後放肉、八成熟時放菜、翻炒至熟、加鹽出鍋。

在北京時請了小時工做飯,不覺得什麼。到了沙特,衣食住行全得自己打理,做飯也不例外,因為house…maid全都是非洲、菲律賓、印尼等國的,口味大相徑庭。

時間長了就發現我的那兩下子遠遠不夠用了,所有的菜全都是一個味道,不僅家人飯量漸減,連我自己都覺得嘴裡沒味。無奈之下抱起菜譜研習,並去超市買了儘可能多的輔料,照著菜譜一步一步來,菜的味道果然豐富了起來。

其實主料還是那些常吃的菜、肉、魚,而給與變化的是那些輔料,數量極少卻豐富了味覺。比如菠蘿蝦球,蝦還是蝦,加了些菠蘿塊味道就和水煮蝦完全不同。

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有了孩子後就埋頭於油鹽醬醋,其實哪天停下來全家去看看大漠日落,是不是會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呢?生活還是生活,關鍵看我們給它加不加輔料了。

主角

蔡琴的歌:“人生就是戲,演不完的戲,有的時候悲,有的時候喜,看戲的人兒個個是戲迷。。。”

心裡有個夢,想演戲,體會不同時代,不同階層,不同命運人的人生。其實自己的人生何嘗不是一齣戲?自己是主角卻不自知。現在知道了卻還覺得不夠好,演別人的生活浪漫,過自己的生活瑣碎,其實還不是自己給別人的生活加的光環?不喜歡的是柴米油鹽,吃喝拉撒,磕磕絆絆,演別人的生活沒有這些,因而浪漫。但是浪漫可以過一生嗎?入得戲還要出得來,否則就只能走翁美靈的路—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