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做出攻擊企圖,我們晉國人就敢跟你拼命。
趙武還是有點擔心秦兵的兇悍,他是知道的,單靠退役老兵與傷殘老兵組成的巡警隊伍,迎戰秦國人,恐怕……這些巡警,在現代也就是相當於城管隊員的角色,這種人“內戰內行”外戰嘛!說得好聽一點,那叫“有心無力”。不過,這件事由士師兼大司寇(大法官兼警察總監)士弱打了保票,他還特地推薦自家叔叔士魴 留守國內。如果趙武此時反對,沒準要引發家族大戰了。
“好吧!我帶五千領主武裝出戰,在加上一百乘許國士兵。”趙武平靜的回答。
因為,趙武現在頭上還有一個官銜:許國國相。大國的卿同時擔任屬國國相,這是春秋之後才開始的現象,但趙武的出現卻讓這一現象提前開始。晉國同意把許國安置在邯鄲城之東後,趙武任命自己為許國國相,這任命到沒有引起許國人的反對,相反,許國人對此非常樂意。許國人樂意,一方面是因為趙武掌管著許國重建工作,這也確實是國相的活兒。另一方面,藉助趙武抱上霸主國的粗腿,這也是許國的國策……所以,許國的軍隊就是趙氏自家的軍隊,只不過打的旗號不同而已。
杵眨巴眨巴眼睛小心地問:“許國才出這麼點兵?不對,趙氏出動的領主武裝才有規定的一半,許國出動的兵力才有規定的三分之一……元帥聽說去年你一直在拼命擴兵?”
趙武回答:“我就出就這麼多,許國的兵力要留下防衛東方,趙氏要留下部分兵力防止通城一帶受戎人騷擾。”
杵嘆氣:“元帥本以為,這次出戰,新軍能夠滿編。”
戰爭打到這份上,各國都在偷偷摸摸增大軍隊編制。晉國將軍隊編制擴大到原來的三倍,這樣的師稱之為“滿編師”或“整編師”,如果按周禮規定的標準編制的師,則稱之為“標準師”。趙武答應出兵五千人,在趙氏來說:這是兩個“標準師”;對晉國來說,這點兵力連一個“整編師”都湊不滿。
趙武的人口總量,老是跟不上擴充套件速度。所以他編錄的師旅都是“標準師旅”。他的附庸:許國軍隊,也一樣是標準師編制。趙武剛才說許國出一百輛戰車,等於說:許國正式士兵只出動了兩千八百人,相當於一個趙氏“標準師”。
“宗主,再添點吧!不管怎麼說,這幾年趙氏的日子還算過得去啊!如今,連魏氏都出動了五千人,趙氏能不能再多出點兵力……負有催兵任務的杵繼續懇求。
齊策插話:“魏氏出動五千人,但魏氏出動計程車兵,不見得個個都是甲士,我趙氏出動的,都是全副武裝的甲士啊!”
杵欣然回答:“哦……如果這樣,想必元帥能滿意。”
看到再沒異議,趙武回頭對師偃下令:“那麼頒佈徵召令吧!宣佈家族召集五千甲士……另外,召集六倍數量的輔助兵,出動戰車二百乘,備戰馬八千匹。傳令:太原盆地戎人部落出兵一千騎,甲氏盆地狄人部落出兵一千騎,兩部落需自備戰馬與輔兵,以及兩個月糧食。但他們所需武器將由家族配給,戰馬飼料也由家族提供。
杵站起身來:“趙氏能拿出五千甲士,再新增上戎狄部落兩千騎,我的任務也算超額完成了,既然這樣,我就先回新田城跟元帥彙報。司徒大人在邯鄲也過了冬天,元帥吩咐:大軍出發在即,軍械糧草調動數目巨大,請司徒大人立即回司徒府,主持聯軍後勤事務。”
趙武應諾,三日後,他帶著全家老小動身回新田。趙武就職,也意味著晉國的戰爭機器全力發動了。隨即,春天的大路上,國君的使者們風塵僕僕奔走在道路上,響應召集令的晉國武士與輔兵,攜帶自己的武器、戰具,以及六個月的糧草,行色匆匆地前往鄉長(民事機構稱“良人”)那裡報到,而後在鄉長的指揮下,以“卒”為行進單位,前往所屬師旅的集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