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成為了他家庭的故事。

他非常關注自己孩子們的教育:由於小孩多,後來,他乾脆搬了一個只有一間教室的可移動木屋到顛馬山,辦起了自己的學校,聘請合格的教師來教育這些不同年級的孩子們;同時,他實質上也是一位當仁不讓的稱職教師,傳授關於顛馬山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山體雕刻的特殊技藝。男孩子們成長起來,幫著他料理些山雕上的事情;女孩子們則幫助魯思照顧不斷增容的訪客群體和相關事宜。現在,孩子們都已是成年人了,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愛好的職業,離開顛馬山;但是,其中有7人至今依然在魯思的統領下,為顛馬山工程效力;甚至孫兒輩也在效力了。科斯扎克和魯思,不僅給孩子們傳授了知識和技藝,同時,也把對顛馬山夢想深深的愛種在了孩子們的心坎裡。

現在,科斯扎克的下一代正在譜寫著不平凡的顛馬山故事的新篇章。他臨終給魯思的遺言是:“你必須在顛馬山上工作,但不用著急,慢慢地,這樣你會做得好些。”顛馬山工程的火炬已經傳承下去,魯思和她的孩子們,協同顛馬山紀念館基金董事會全體成員,正指引著顛馬山工程進入它的第二個50年規劃的程序。

2007年12月3日(星期一)

簡短的美國曆史的幾點感悟

簡短的美國曆史的幾點感悟

簡短、精悍不過兩百多年的一部美國曆史,很是精彩,發人深省。它是一部不斷進步、發展,催人奮進,不由任何個人操縱的民主國家發展的歷史。即便如此,它的發展也是循序漸進、波浪曲折的;矛盾和問題是一個個逐步解決的;同時,老問題解決了,新問題還是會不斷地湧現出來,考驗著歷屆政府服務民眾的應變能力。

首先是美國的開國元勳、國父華盛頓總統,二任後婉謝民眾要求其繼續執政的強烈請求,從而從根本上奠定了美國總統二任制的法律基礎,否定了總統的終身制。

其次是“獨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的第三任總統傑斐遜,提出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著名理論,但是,他也並未能模範地執行、實踐自己的理論。在39歲的中年喪妻後,他愛上了自己黑奴的女兒,啟發並點燃了她心中人人平等的思想,與之同居並生育了多個子女,但囿於社會輿論的壓力和他的政治生涯以及後來的總統的身份,乃至於家庭的阻力,他直至83歲臨死前,也一直未能公開與之辦理正式的結婚手續。(因為美國的黑奴解放,一直是一個困擾政界的辣手問題。)相反,他的女兒還對其沒有身份的繼母多方刁難。由此可見,思想上、理論上已經明確解決的問題,要變成生活的現實,還有很大的一段距離。

另外,在此還要贅述幾句:我上述的這番感觸純由多年前在電視中看到的一部關於傑斐遜總統的電影而發;而有關美國曆屆總統簡介的資料,只提到傑斐遜與亡妻瑪莎的愛情篤深,生育了6個子女,其中4人死於襁褓,只留下2個女兒,而且其長女以後還扮演著白宮“第一夫人”的角色。在資料中,似乎諱莫如深,隻字不提他的這段戀情。44個年頭,歷史上不過彈指一揮間,但對於一個不幸的人,尤其是對一個被自己深愛著的人冷落的無助女人,就會是無盡的漫漫長夜了。

美國的黑奴問題,直到南北戰爭後,在第十六任總統林肯手上,才得到初步的解決。據說當時林肯總統本人,也不太有把握,因此,甚至想勸說被解放的黑奴返回非洲去……以後,在法律形式上,此事雖已解決,但依然問題層出不窮:3K黨、種族歧視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延續了相當長一段時間。更有甚者,他也因此罹難,遇刺身亡。林肯總統只活了56歲,但他雖死猶生,他的影子,還有他的精神,仍然在左右著美國的生活——在白宮裡、在美元上、在林肯紀念堂、在拉什莫爾山、在美國人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