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累了你和老爺夫人。現在好不容易家裡大大小小的主子都走了,我在這裡正好能活得鬆快些,你也讓姨娘活幾天不用緊繃著弦的日子。”

王楹也知道劉姨娘這些年一直活得謹小慎微,且她話已說到這裡,她心裡雖有些失望,卻也不好在說什麼。

劉姨娘又讓碧兒去將一個大包袱拿了出來,然後放到桌上移到王楹前面,道:“你以後的嫁妝夫人自會替你積攢,我也幫不上忙。這些都是我平時繡的一些小東西,你一起帶走。以後成了親到了夫家,給夫家需要準備大大小小的見面禮。針線動多了傷眼睛,你以後只給親近的長輩繡一些東西就好,其他的就用這裡的東西來打發。”

王楹將包袱開啟來看,裡面都是一些帕子,荷包之類的東西。花樣新穎且寓意良好,針線精緻出挑。王楹將包袱重新合上,遞給身後的福年。王楹又道:“姨娘一個人在金陵,身邊有錢財才能傍身,我攢了一些銀子,等一下我讓福年給你送過來。”

劉姨娘開口剛想拒絕,王楹卻又搶先道:“姨娘就是為了讓我放心,也不能拒絕。”劉姨娘這才沒說話。

王楹走後,到了晚上,王清卻又將來了東跨院。

劉姨娘讓碧兒給他上了茶,王清坐在椅子上喝了一口茶,然後問道:“聽說你不想跟著去京城?”

“是,婢妾的哥嫂在金陵已經置了地產鋪子,怕是不會再回京城,婢妾留在這裡也能常見他們。”

王清點點頭,不再說話。她不跟著去也好,楹姐兒的年紀放在那裡,這次回京只怕就是要給她尋親事了,劉姨娘跟著去了反而對她不好。

過了一會,王清又道:“那我跟知縣說一聲,讓他多照應一些你兄長。”

劉姨娘有些惶恐的道:“那怎麼行呢,當年老爺救了他的命,後來又放了我們一家的賣身契,這已經是無以為報的恩德了,怎還能麻煩老爺。”

劉姨娘說的卻是她沒進府之前的事。當年劉姨娘一家是王家的家生奴才,在京城近郊的一個田莊裡做事。後來劉姨娘的兄長得了重病卻無銀錢買藥,後來王清去田莊時正好遇上,王清看她一家可憐,又見劉姨娘長得幾分像蔣氏,便讓人給他請了大夫,又留了一些銀錢。

後來蔣氏懷孕,楹姐兒需要一個“生母”,王清很自然就想到了劉姨娘,提出要納劉姨娘為妾。劉家人雖是賤籍,但卻有些骨氣,並不大願意讓家裡的姑娘去給主人家做妾。反而是劉姨娘,為抱救兄之恩,答應了。至於後面放賣身契的事情,則純粹是為了抬高劉姨娘的身份。良妾所出和婢生女,畢竟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納了劉姨娘之後,王清覺得自己頗有些挾恩以報,便幫劉家人置辦了一些產業以作補償。劉家人當時接受了,後面等賺了些錢財之後,卻又全部折成銀子還給了王清。五年前王家回金陵守孝,劉姨娘也跟著回來。劉姨娘的兄長一直愧疚妹妹因自己而委做妾室,不忍妹妹一個人在金陵,免得受人欺負了自己也照顧不到,於是也帶著全家跟來了金陵。

劉姨娘的兄長在金陵重新置辦了些產業,加上他的長子會些經營之道,產業越做越大,現在的劉家在金陵已算是中產之家了。

王清對劉姨娘擺擺手,無所謂的道:“不過是幾句話的事情,算不得什麼。”說著頓了一下,又接著道:“我會吩咐看宅院的管事,以後你若想見你家裡人,可以讓他們進來看你。”

劉姨娘道:“那真是太謝謝老爺了。”

王清“嗯”了一聲,又道:“我讓賬房給你支一千兩銀子,身上帶著銀子也能便宜些。”

劉姨娘拒絕道:“老爺對我和兄長一家已經夠好了,這銀子我不能要。”

王清道:“這都是你應得的。我知道這些年你一直都很愛護楹姐兒,我很感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