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一出實在……
殿中紛紛面面相覷。
眼中有錯愕,但都不得不接受現實。
——天子已經將此事定論了。無論日後再如何,沈家的事也掀不起旁的波浪了。
殿中人人心照不宣,但都三緘其口,陸續離了殿中。
戴景傑和小五上前,「將軍……」
沈辭攏上衣裳,小五扶起沈辭。
小五自然知曉天子同將軍的關係,跟在將軍和天子身邊的時候,也不止一回聽將軍和天子分別提起過早前時候的事。
每個人說起的時候,都眸含溫和,也大都調侃,嘴角噙著笑容,彷彿留在記憶裡的,都是數不清的小歡喜。
今日才是真正第一次從天子口中說起同將軍早前的事……
小五記得阜陽郡時,他扛著昏迷不醒的將軍去尋天子。
也記得在清關時,天子看到將軍那幅模樣,眼淚當場就落了出來,也伸手撫上將軍臉頰……
但都不如今日聽天子一襲話來得衝擊大。
也才知曉早前阜陽郡時不是第一次,恐怕也不是最後一次。
但天子最後對將軍的袒護,也讓小五熱淚盈眶。
小五再度哭了出來,「將軍!」
「將軍,我們回府!」小五伸手摸眼淚。
沈辭搖頭,「回大理寺。」
小五意外,「為什麼還要回大理寺嗎?陛下剛才不是都說了?大理寺也不敢要人啊!陛下已經讓將軍去北邊了!」
戴景傑嘆道,「小五,別給將軍添亂了,都到這一步,讓大理寺的去做後面的事……」
今日陛下已經公然偏袒將軍了。
將軍是保下了,但後面的事讓大理寺去善後,原本讓有心之人再藉機生事來得好。
將軍是不想再給陛下添亂。
「走吧。」沈辭沉聲。
出了殿中,朝中官員三三兩兩一處,議論得全是今日早朝之事。
天子如此處置沈辭,讓所有人都始料不及。
尤其是御史臺和大理寺官員。
但大理寺官員尚還好些,雖然此事天子的處置確實惹人爭議,但大理寺因為沈家謀逆一案一直受人詬病,御史臺也好,旁的官吏也好,甚至是國子監的學生都對大理寺有非議。
再加上早前吳佐一就已經將矛頭對準常世勇,倒是天子如此,替大理寺解了圍,大理寺再是覺得不妥,同御史臺相比,也算鬆了口氣。
倒是經過這麼一出,御史臺有些尷尬,也到了騎虎難下的境地。
太平盛世,才會充分給御史臺的言官自由。
御史臺諫言,天子早前是從未制止過。
就算是這次,天子也一個字沒說御史臺,可細品之下,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不會寒了關邊駐軍和禁軍的心,其實道道都聲指御史臺。
居廟堂之高太久,越不近人情世故,反倒看不到軍中肝膽相照。尤其是最後那句「誰還要在殿中死諫的,現在就當著朕的面撞死在朕跟前,看朕會不會攔」,御史臺算是徹底丟人了。
有這次的前車之鑑,即便是後面還未來得及處置的湖城官銀失竊同平南侯府相關一事,恐怕御史臺也不好再如此激進,又回了大理寺正常的審訊節奏,不會群情激奮,再失偏頗。
「天子這麼做,袒護沈辭是有,但也未必都是為了袒護沈辭。沈家謀逆之事,是被御史臺推波助瀾上去的;但別忘了,在沈家謀逆之事之前還有平南侯府。沈家和平南侯府都是天子心腹,御史臺再如何也是天子的御史臺,監察百官,體察民情,但御史臺早前劍走偏鋒,被人當了刀劍使,天子若是不攔,恐怕沈家第一,平南侯府第二,建平侯府的盛家要排到第三去了。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