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巡撫晉豫已有五年。”

“五年,想來歷練的也差不多了。”

朱瞻基嘆了口氣。

“太宗皇帝與先帝都曾言,此人可為國之棟樑,朕殯天之後,你們將他召回京,主兵部事,過幾年找個合適的時間,讓他入閣吧。”

言罷,微微擺了擺手。

三楊皆是明白何意,望著這位年輕卻垂危的皇帝,三楊心情極為複雜,朱瞻基繼承了永樂的勇武,又有洪熙的仁柔,剛柔並濟,可謂是絕佳的守成之君,更是他們這些臣子的福運。

雖說也做過不少在後世看來不大合適的選擇,比如放棄安南,比如基本放棄長城以外的衛所防禦,直接讓大明的控制疆域縮水近一半。

但不論如何,都不能抹滅朱瞻基是一個明君的事實。

最關鍵的是,在三楊看來,朱瞻基之後的大明,恐怕很難再有好皇帝出現了,畢竟根據歷史規律,一個王朝的前幾任君主大多都是英明之主,越往後,明君出現的機率越低,稀奇古怪的玩意則是出現機率越高。

三楊躬身行禮,後退三步之後,轉身朝著殿外走去。

“日月山河還在,莫哭,諸位慢行。”

朱瞻基的聲音,在這乾清宮迴盪不息。

深夜的風,夾著雪,拂過這殿外寒霜。

朱瞻基屏退了所有人,獨自一人靠在這龍御之上,望著這冷清的殿宇,自從太宗皇帝駕崩以來,他的心,從未如此寧靜過。

他的心跳,逐漸慢了下來,他的氣息,漸而微弱,可他的意識,卻從未有這一刻這般清醒。

“爺爺,若你看到今日之大明,可否會後悔當年冊封我為太孫。”

朱瞻基,笑了。

眼眸朦朧之間,他彷彿看見了一個人在朝他走來,那是一個他闊別十一年未見的人,曾經於很多個夢中,他都曾與其暢談國事。

“小民有云,人之將死之際,會有已故先人相迎。”

“看來,天子亦是如此。”

朱瞻基緩緩伸出手。

“爺爺。”

忽而。

朱瞻基眼神一愣。

因為有著另外一人,先他眼中的皇爺爺一步,徑直來到了他的面前。

二話不說,一手掐住他的下顎,另一手朝他嘴中塞進了一枚不知何物的超大藥丸,下頜一合,往後一仰,一聲咕嚕嚥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