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奪門之變,這幾個人最在意、最忐忑的點,並不是這個奪門的過程。

按照奪門的計劃,他們只要從南宮救出朱祁鎮,然後護送朱祁鎮到達奉天門,就算成功。

他們在意的,是一個人,那就是手握京師十營實權、大明最強兵部尚書于謙。

這幫人深知一點,如果於謙出手阻止奪門,就算他們計劃制定的再怎麼縝密,再怎麼天衣無縫,以他們手頭那點人,都是徒勞白搭。

所以,當昨夜成功奪門之後,徐有貞和石亨當即再三請朱祁鎮下旨,即刻連夜將於謙拿下詔獄,為的就是以免再出意外。

他們以為自己的計劃天衣無縫,以為保密工作百分百,以為于謙從頭到尾都是個蒙鼓人。

可實際上,於老爺子只是握著刀在一旁靜靜看著他們的表演,等到奪門結束,這手裡的刀,始終是沒有拔出。

他們的奪門是為了一己私利。

而於謙的不動是為了社稷安定。

石亨、徐有貞、曹吉祥,這幾個看到于謙的剎那,心頭蹦出的第一個想法是,這老小子是怎麼從詔獄跑出來的?

第二個想法是,京城內的十營軍馬動了沒有?!

大明最高軍事機關,五軍都督府和兵部,在制度設定上是平起平坐。

石亨雖然是五軍都督府的左都督,大明最高軍銜,但是在景泰這一朝,因為於老爺子的特殊存在,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的平衡完全被打破。

在兵部面前,五軍都督府就是個渣渣,只能跪著聽命,這也是石亨勵志策劃奪門的核心原因之一。

他要扳倒于謙,拿到帝國兵權。

而徐有貞的目的更簡單,他要做內閣首輔。

細數這位仁兄的履歷也是個人才,徐有貞原名徐程,在土木堡之變後瓦剌圍城時極力主張南遷,被于謙當廷怒斥,更是被朱祁鈺評為‘狡黠’,就此不再受朱祁鈺重用,仕途停滯。

也不知道這貨晚上遛彎時得了哪位神棍的指點,來了招金蟬脫殼,給自己換了個徐有貞的名字,而朱祁鈺也沒察覺到,竟然讓徐有貞一路升到了左副都御史。

不過再想往上,基本不大可能了,再往上,皇帝那得查曾用名了,政審直接砍。

也正是因此,徐有貞恨極了于謙。

至於曹吉祥,這位曾經給王振做狗腿子,把王太監當做畢生奮鬥的偶像,在五年後,拉一堆蒙古大漢,準備了一個月就動手造反當皇帝,在午夜裡放飛夢想的有志太監。

此時他的目標,是司禮監掌印太監。

這三個奪門主謀,一個為了兵權,一個為了票擬權,一個為了批紅權,真是蛇鼠一窩,湊齊了。

龍椅之上,天順帝亦是看著于謙,這位朱祁鎮的神色倒是沒有什麼異常,奪門已經進行至此,景泰帝已經被他囚禁,百官也都盡在掌控之中。

況且他有孫太后法理支撐,又是以太上皇身份復辟。

縱然于謙在這個時候調來京城十營軍馬,亦是無用。

其實,天順帝也並不想殺于謙,畢竟他多少也有點智商,知道于謙於國有功,幫他擦了土木堡之變的屁股。

只是石亨和徐有貞、曹吉祥一個勁在他身邊言說,于謙當年擁立郕王朱祁鈺登位,如今又打算擁立襄王朱瞻墡為帝。

于謙不死,皇位不穩。

既然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而朱祁鎮又打心裡覺得,自己能夠成功復辟,全賴徐有貞和石亨、曹吉祥的冒死相助,這才同意連夜將於謙拿下詔獄,準備等第二天正式登基後將其處斬。

而此時的百官群臣,尤其是王文、陳循等人,都是眼神驚喜,一窩蜂朝著于謙快步迎了上去。

“於大人,京營兵馬可調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