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行在。

這一間從空間上並不怎麼大的屋子,此刻已然是滿滿當當的站了二十多號人。

一眼望去,看起來略微有那麼一點侷促擁擠。

整個屋內,除卻仙師季伯鷹和太祖老朱坐著之外,其他人都是站著,正簇擁圍在一起,商量著這隆武大明接下來的後續事宜。

在季伯鷹的授意之下,老朱阿標、老朱棣以及朱老四等一干平日裡表現優秀的傑出學員,在這一次的戰事討論中,都是極為默契的閉上了嘴,把機會給到他人,讓其他人發言議事。

畢竟。

光聽是不起效的。

學,得致用。

“光有鄭氏兵馬,還不夠,遠遠不夠。”

正在發言者,是嘉靖神仙。

這會的嘉靖神仙捋了捋自己那幾根山羊鬍子,一臉的胸有成竹。

自從那一場嘉靖海戰之後,嘉靖神仙便是對打仗開始起了點興趣,在這小兩年時間之中,嘉靖神仙平日裡除了修仙就是磕兵書。

經過小兩年的吃書,雖說臨陣指揮可能做不到,但是紙上談兵的功夫還是具備了,並且已經到了相對較高的水準。

不管怎麼說,嘉靖神仙的腦子還是靈光的,如果測個智商,怎麼都能在大明諸帝中排前三。

“在本帝君看來,除卻收歸鄭氏兵權之外,還得再做三件事。”

嘉靖神仙侃侃而談。

其他人目光都是落在嘉靖神仙身上,倒也沒有打斷,都想看聽一聽這個修仙的能說出什麼花來。

“第一。”

嘉靖神仙學著仙師上課時的模樣,面對眾人,一手背在腰後,另一手指點江山。

“必須收歸浙東的兵力,再合以江南諸省之力,鑄成御清第一道防線。”

關於隆武大明的情況,季伯鷹已經一次性透過「通曉」的方式,大致全部給了這幫大明天子儲君,其中內容就包括隆武時期存在的「一帝一王」。

一帝,是隆武帝。

一王,是魯王。

當下這一年,也就是隆武二年,南明不僅僅是隻有隆武政權這麼一家,還有著一個魯王政權蟠踞在浙東地區。

雙方皆以自身為正統自居,互相傾軋,誰也不願意向對方低頭,對線時間長達一年多,互斬來使不說,甚至還有動兵之念,白白空耗南明已然是所剩不多的國力。

不過。

如果單是從正統性上來說,兩者都是遠藩,不存在什麼誰更具備法理一說。

只能說,從事實上來看。

隆武政權先紹興政權成立,並且已經得到了南明各省的支援和承認,而魯王的紹興政權的影響力僅限於浙東地區。

但儘管如此,魯王麾下依舊是還有著兵馬十萬之眾,且從戰略位置上,處於當下抗清第一戰線。

說到這浙東魯王之時,可見老朱眼中的慍怒。

他恨不得將魯王朱以海給一巴掌呼死,當下這都已經到了何等家國危難之際,身為宗室藩王,不思如何報國,竟然一心還只想著爭權奪利,根本就不配姓朱。

但有一說一。

這件事其實也不能全怪魯王朱以海,從某種程度上,朱以海也是被架著上臺的。

最開始,在弘光政權覆滅之後,魯王朱以海並不知道隆武帝已經稱帝了,這才在一眾勸進之下,勉強同意監國。

而在得知隆武朝廷已經在福州創立之後,得到隆武帝要求他‘退位歸藩’的詔書之時,朱以海也並沒有表現出特別抗拒。

在想了幾天之後,朱以海乖乖的選擇放棄了監國之位,老老實實的回到了自己的台州,準備守著那一畝三分地養老等死。

只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