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作戰勇悍異常,常置生死於度外。一次他乘勝追敵,單騎深入,不想遭遇伏擊作戰失利,受傷墮馬倒臥於草中。當時,軍眾分散,不知他在什麼地方,甚至有些部下認為他已經遇難,幾乎要為他發喪了。幸虧他所乘識途老馬跑回軍營,咆哮嘶鳴,將士們隨馬找去,才在草中發現了孫堅,救了他的性命。可孫堅回才營養了十幾天,見傷勢略好,便又奔赴疆場殺敵。

不怕死,豁出命,就是早期的孫堅發家及每戰必克的關鍵竅門所在;直打得汝、潁黃巾軍聽見“江東猛虎”之名便落荒而逃,最後退守宛城。

誰料困獸猶鬥,黃巾軍憑藉地勢之利,堅守不戰,據守宛城月餘,硃俊不能攻破。其實以孫堅修為,破區區一個宛城又豈是難事?

原來他早就有心攻破宛城,但恐怕滅敵太快功勞反而為次,充分吸取了以前立功的“經驗教訓”,本著“毫不利人,專門利己”的官僚主義精神,把過錯誤留給別人,把功勞留給自己,面對宛城這塊“肥肉”,他楞是堅持住不出手,任憑硃俊與敵相攻月餘。

直到硃俊再也熬不下去,許下重諾保孫堅榮華富貴,這才說動了孫堅。

於今孫堅看看時機已到,遂憑一己驚世武功一日內殺敵百餘,突破宛城大門,大軍乘勢螞蟻般湧入宛城。終於黃巾軍大敗,死傷之多已然無法統計。

藉此大功,孫堅上下疏通,再有硃俊力保,孫堅獲遷別部司馬(大將軍直接下屬官員之一,有兵權,俸祿在千石以上)。從此孫堅威名越來越盛,諸如邊章、韓遂涼州造反,區星、周朝、郭石長沙、零陵、桂陽等地率領的農民起義,也相繼被孫堅平定,可謂順風順水,青雲直上。累計功勞,官至長沙太守,被封烏程侯。

要說這漢朝的侯爵制度,其實與現代英國爵位制度或中國人大代表制度大同小異,實質只是一種榮耀,並沒有多少實權;但發展發展著,不知怎麼就成了權貴身份象徵,導致很多當官的挖空心思一輩子,也就是追求個“封侯拜相”而已。

而談到孫堅被封侯爵,固然有其功勞所在;但中國有功名將不被封侯的也為數不少,比如飛將軍李廣就是其中代表:李廣將軍抗擊匈奴數十載,匈奴單于為之膽寒,前後七十餘戰,幾經生死,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卻終落得“何知七十戰;白首未封侯”最後自殺身死的可悲下場。

可知在中國為官的關鍵問題,從來不在你為國為民幹了什麼好事;而在於需要你去辦事時,你是否按照有權決定你官職者的意願去辦事。所以孫堅先是依附硃俊,而後更不惜自降身價,轉為依附在朝廷中勢力更強卻人緣極差的袁氏家族嫡子袁術(袁紹為妾生),正由於其充分呼叫了“上級關係”,開啟了“溝通渠道”,做出了要求的“政績”,才最終能夠被封為侯爵。

從此孫堅一門開始顯貴,告別了世世代代的農民命運,邁入貴族行列,真是“人見黃巾肝膽喪,我見黃巾上青雲”。

但也在此同時,孫堅開始變得目空一切,甚至於和尚打傘——無發(法)無天。

第19節 史上最牛太守——孫文臺

中國的面子問題,是一種很奇特的文化現象,可以說舉凡中國人就沒有不好面子的。越是爺們,越好面子,越是純爺們,越不能失了臉面。

咱們這麼說吧,不好面子的那部分人,你乾脆可以將他排斥到男性同胞之外。

因而,當中國男人栽了面時,身邊的女性往往會這樣'激勵'他們——“你他X的是不是爺們啊?”。

“餓死事小,面子事大”,餓不餓死只是個生存問題,活也好,死也罷,關係的無非是你自己,終歸是件小事;但面子問題可不得了,上牽扯你祖宗父母十八代,下涉及你親戚兒女耷拉孫,就是你不要面子了,這許多人能容得下你不要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