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的聲線,可是薩拉就是那麼被安撫了。

薩拉炸起的毛漸漸順了回去,又等丁凡唱了一遍才問:“2015年的歌曲?”

丁凡頓了頓,才回答:“1983年的。我一個朋友用這個曲子編了個病毒,很有趣兒的病毒——所以這首曲子我就記住了。”

病毒……那是跟薩拉隔著整整好幾百年,一個完全不同世界的東西,薩拉對此表示無感加漠視。

“機械文明的科技頂峰,就是高度的虛擬化,這是毋庸置疑的,”丁凡突然說道,“可是為此人類不得不捨棄許多東西——例如,親自看海,暢遊海水的機會。”

“在2300年,就已經出現了海底城市,”薩拉被丁凡勾起了一些埋藏在腦海深處的記憶,“在海底城市出現之前,一些人出於對大海的喜愛,甚至建造了始終漂浮在海面上的圓形屋舍。我始終認為,那些喜歡海洋的人喜歡的是他的神秘,所以當海底城市出現之後,漂浮在海面上的圓形屋舍就絕跡了——看,神秘感被戳破之後的幻滅,甚至不需要一百年。”

完全利用海洋資源的海底城市——為了抵抗海水的巨大壓力,這座海底世界是建築在一個碩大無比的珊瑚群內。透過一個長長的走廊,就可以進入這個巨大的珊瑚群體內。在這裡建造了許多龐大的圓形水球,這就是人類居住的房屋,裡面住著從陸地移民過來的人類。 海底世界的氣候跟陸地上十分相似。你一定會問,海底既沒有陽光又沒有水,可怎麼生活呢?你不用擔心,在海底世界的最深處有兩臺巨大的機器,一臺是陽光處理器,另一臺就是人們熟悉的海水淡化器。這陽光處理器直接連著地面,吸收地面的陽光,再透過管道,傳向各個水球底部的太陽能電池,然後轉變成電能輸送到水球頂部的能源燈。而海水淡化器則是直接吸收海水,進行淡化加工,再送往各大水球中。海底世界是一個環保世界,人們為了保護環境,汽車、摩托車之類對環境有汙染的交通工具都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條訓練有素的海豚。因為拓寬了生活空間,所以在這裡也看不到一幢幢的高樓大廈。只有一排排節能型的平房。 在一個個巨大的水球后面還跟著一些綠色的小水球,仔細一看,裡面生長著茂盛的樹木和花草。只見小動物們穿梭其中,開心的玩耍嬉戲。

“按照2015年機械文明的發展程度。根本不需要等到2300年,或許十幾年之後的2030年,就會出現媲美亞特蘭提斯的海底城市,”丁凡悠悠的說道,“不要小瞧機械文明,即便是超人也不能脫離文明而存在。”

亞特蘭提斯(希臘語:?6?8tλaνt?6?8?0?9 ν?6?8σo?0?9,英語:is。意為“island of atlas”,“阿特拉斯的島嶼”),又譯阿特蘭蒂(提)斯,意譯大西洋之島、大西國、大西洲。傳說中亞特蘭蒂斯是擁有高度發達史前文明的古老大陸或國家之名。最早的描述出現於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著作《對話錄》裡。據稱其在公元前12000年至9600年左右被一場超強自然災難毀滅。其殘骸隨陸地一起沉入海底。目錄古老傳說基本資訊城市構造神秘力量日常生活構成設施名稱來源展開古老傳說基本資訊城市構造神秘力量日常生活構成設施名稱來源展開編輯本段古老傳說有關亞特蘭蒂斯的傳說,始於古希臘的哲學之祖——柏拉圖。在柏拉圖最晚年的著作《克里特阿斯》(critias)和《提邁奧斯》(timaeus)兩本對話錄中都有提及。在柏拉圖的提示中,有這樣的話:“在梭倫9000年前左右,海格力斯之柱(直布羅陀海峽)對面,有一個很大的島。從那裡你們可以去其它的島嶼,那些島嶼的對面,就是海洋包圍著的一整塊陸地,這就是‘亞特蘭蒂斯’王國”。當時亞特蘭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