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尋常樂人也就罷了,然則當初昭成皇后被武后所殺,她在宮中撫養李隆基,而昭成皇后之妹,也就是如今的鄧國夫人竇氏想方設法從宮外接濟,因而她與竇家人素來親善。倘若竇十郎因為給她慶生而出了什麼岔子,她如何對竇家人交待?

因處在最高一層,竇十郎一騰一躍,皆是萬眾矚目,偏偏其舉手投足大見從容,此刻這驚險一幕一時引來了不止一聲驚呼。然則千鈞一髮之際,但只聽琵琶聲登時再度轉為急促,那一聲聲彷彿金戈鐵馬鐵蹄疾馳,羯鼓聲亦是聲聲如同碎雲,但只見竇十郎奇蹟一般一蹲一踏穩住身形,繼而又是兩三個難度極高的騰躍,這讓人幾乎屏氣息聲的轉折頓時贏來了滿堂彩。

再舞頃刻,其下二層騰躍的童子們,則是在羯鼓驟停,繼而再響之際,一層跳落高臺四周,二層跳落一層,而十餘紅衣壯漢則是飛一般地上得臺去,趁著竇十郎一個空中騰躍之際,一聲整整齊齊的吶喊,第三層的銅盤和支撐的架子一瞬間撤下一旁,但只見竇十郎穩穩當當落於二層,腳尖疾點之下又是空中騰躍急旋,幾個高難度的動作之後,那幾個壯漢又是如法炮製撤去第二層銅盤。

當此一時,剛剛四散為舞的童子頓時再次匯聚到底層落地的竇十郎身側,這一刻,剛剛那些壯漢再次發力上陣,竟是將那丈許方圓的銅盤連同上頭的竇十郎和所有竇家子弟都扛在了肩頭。隨著他們如此扛著這移動的銅盤穩穩從高臺上逐步下來,原稍處其後的杜士儀和王維自然抱著琵琶跟上,此前聲如玉珠的琵琶聲漸漸趨緩,只有張簡仍在原地,羯鼓聲亦是一下一下慢了起來。眼看這碩大銅盤在那些紅衣壯漢肩扛之下漸漸來到了正堂之上,一時堂上之前看厭了各種樂舞套路的賓客們頓時彩聲雷動。

十幾個人影上下騰挪為舞,頃刻之後,竇家小兒郎們紛紛躍了下地,齊齊歡聲笑語地到豆盧貴妃面前拜壽行禮,一時喜得豆盧貴妃笑得面上皺紋都幾乎舒展了開來。然則眼看那丈許方圓的銅盤上只餘竇十郎一人,便只聽羯鼓聲突然又再次急促了起來。隨著琵琶聲驟然轉烈,肩扛銅盤的壯漢們齊齊一聲吶喊,就只見那銅盤竟是在他們合力施為下,徐徐轉動了起來。須臾,一個個人齊齊脫手,激起一片驚呼,可那銅盤竟是仍然穩穩停留空中。

眾人定睛再看,卻只見銅盤下頭已由鐵杵安設在堂中凹槽,隨著那些紅衣壯漢以手轉動,那速度先是極慢,須臾便轉疾速,呼呼風聲讓最靠近邊緣的一眾賓客都忍不住往後躲閃眯眼睛,卻只見竇十郎偶爾足尖一點盤面遠近各處,因銅盤轉速,他便好似醉了酒似的搖手擺腿,在空中搖搖晃晃舞動騰挪,就連竇家小兒郎們都忍不住驚撥出聲。其中一個清亮的童聲則是高聲叫道:“十兄好樣的!”

這時候,和岐王一樣,亦是極其喜愛音律歌舞的宋王李憲頓時撫掌大笑道:“竇十郎這胡騰就是長安第一,如今看來,天下亦是罕有敵手!舞姿絕妙,曲子亦是絕妙,怪不得王十三郎回京之後我卻不見人,卻原來是你把他拐了過去給你作曲!”

曲末歇拍煞袞,曲調最速,誰也沒有餘力回答,直到那急促的曲音終告結束,銅盤亦是漸漸轉停,滿頭大汗的竇十郎方才長舒一口氣,就這麼輕輕一放袍角,單膝跪地行禮道:“大王所言差矣,今ri為賀貴妃壽辰喜慶,我不用樂伎,自然只能請來親朋好友助陣!除卻伴舞的竇家子弟之外,cāo琵琶者,京兆杜十九郎,太原王十三郎,奏羯鼓者,宣州張六郎,聊表一片誠心!”

第一卷當時年少青衫薄 第一百二十五章 此曲只應天上有

read_content_up;

竇十郎這聲若洪鐘的聲音傳遍正堂,一時傳來了聲聲驚歎。儘管往年也常常有節慶之ri的樂舞之中,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