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類似這種把道德品質看得高於一切的例子在中國歷史上可謂數不勝數,在此略舉幾則,讀者即可窺其一斑。
從曾國藩關於道德品德修養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特點,就是他特別喜歡把修養的要求、目標、做法具體化,羅列成條。他這麼做,一方面固然是為了更好地便於實踐,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從事道德修養的心路歷程。從各種記述來看,曾國藩並非從小就是個好孩子,長大以後在德行上也並不出眾,但是他刻苦好學,聞過則改,終於成就了品德。
第一部分:養 心修身課程——十二條課程 終日惕厲(3)
據湘鄉縣荷葉塘一帶的人口耳相傳,曾國藩從小就很有心計,尤好報復。嘉慶二十四年下半年,9歲的曾國藩隨父至桂花塘一位姓歐陽的人家中就讀。一天,他與主家小孩口角,主人縱子,不問情由,將曾國藩罵了一痛,在那裡當塾師的曾竹亭還連連道歉。曾國藩將此事暗記在心,到散學時,偷偷把主家的金魚缸底部打破,水乾魚死,這才解恨。12歲時,曾國藩與小夥伴在神王廟裡玩,不小心把神王翻倒在地。竹亭狠狠地訓斥了他一頓,還給神王重新裝了金身。為了讓曾國藩擺脫與鄰居小孩的嬉遊,竹亭帶著曾國藩到距家6裡的九峰山古鑼坪定慧庵去讀書,早出晚歸。從此,曾國藩路過神王廟時,常把當作馬騎的竹棍繫上繩子,放在神王肩上,氣憤地說:“搭幫你,我到山衝裡讀書去了!你好好把我的馬看著,如果我的馬走了,定不饒你!”曾國藩生成一對三角眼,似閉非閉,個性內向,有什麼事,常在心裡打圈圈,因此,人們又給他取了個外號,叫“閉眼蛇”。
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已滿19歲的曾國藩,與10歲的弟弟國潢去衡陽唐氏家塾,跟汪覺庵學習。國潢伶俐,有問必答,甚得塾師歡心,常被誇獎,而曾國藩沉默不好言,塾師對他的詩文只用“也好”二字敷衍。一天,曾國藩背書不流暢,塾師訓斥他說:“你這個生成的蠢貨,一副戳牛屁股的相!你將來要是有點出息,我給你背傘!”誰知,這句氣惱時的話,曾國藩始終記在心中。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他在京城參加會試,高中進士,還鄉拜謝老師汪覺庵時,特地帶了把傘,進門便放在汪家的神龕側。後來告辭,起身便走,剛到槽門口,突然對送行的汪覺庵說:“我忘了帶傘。”汪覺庵連忙雙手攔住說:“曾大人在此稍候,等我去取來便是。”汪覺庵取了傘再來時,曾國藩不冷不熱地說:“謝謝汪師,今天給我背傘了!”汪覺庵猛想起往年的話,半晌哭笑不得,只有長揖而已。
可見,曾國藩在少年和青年時與普通人一樣,也是斤斤計較,睚眥必報的,但是,與一般人不同的是,曾國藩並不是長期沉溺於此,而是十分注重自己道德品行的提高,而具體運用的方法就是自我反省。曾國藩年輕時,有一天到陳岱雲住處,與岱雲談論詩歌。曾國藩“傾筐倒籮,言無不盡”,他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一股腦地全部吐露出來,一直到半夜才回家。到家後,他就後悔了,自己這樣天天沉溺於詩文,而不從戒懼、慎獨上切實用功,已經自誤了,難道還要以此誤人嗎?
第二天,馮樹堂來訪,於是他把陳岱雲約來。三個人聊備酒菜,暢談起來。馮樹堂與陳岱雲都很節制,只有曾國藩高談闊論,無休無止。所談的內容仍然是昨天晚上的話題,然而曾國藩卻反反覆覆,沾沾自喜。朋友散後,曾國藩又檢討起來:忘記了韓愈《知名箴》中的訓告,只重視外表,而輕視了內修,誇誇其談,幾乎成了自己的惡習啊!曾國藩的長處就是他能反省自己。
曾國藩不僅注重自我反省,而且特別注重聽取朋友的意見,從他們的建議和評價中獲得自己道德修養的努力方向。
道光二十三年二月的一天,曾國藩的好朋友邵蕙西當著曾國藩的面數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