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工會的主席,看上去是最有希望的候選人。為了認識他,她略施小計。因為知道他對共產主義懷著根深蒂固的恐懼,於是她裝作受到懷疑的共產主義分子,跑到工會去求助。計劃成功了,因為里根感覺受到了雙重意義上的挑戰,即同時作為共產主義分子的搜尋者和保護者。接下來的約會都是那麼的讓人興奮,以至於早就把紅色的危險拋到九霄雲外。
根據第一夫人的回憶錄,兩人很快就整晚聚在一起,但並不是在時尚的好萊塢晚會上,而是在南希的住所,邊吃爆米花邊看電視。真是完美的一對——就算兩人看上去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羅納德的童年和青年是一個典型的美國自我成功的故事,就像為後來撰寫總統傳記而專門編成的。他在中西部的小城迪克松長大,在那裡人們虔誠地看著門前的牛奶瓶,孩子們在後院打鬧。父親是一個長期失業的鞋販子和酒鬼,母親熱心於上教堂並對道德的要求很高。如果不是好萊塢,在這種環境中的孩子還能夢想些什麼呢?沒有金錢和關係,他是怎樣在最快的時間裡取得突破的呢?羅納德選擇繞過了他早就不感興趣的大學學習,轉而試著證明自己是塊橄欖球運動員的料,但在這塊場地上他依然默默無聞,因為他是近視眼。只有在當地游泳場作救生員的假期工作給他帶來了用體力換錢的機會。在7年中他救了77條人命。當時的一張照片顯示出一個穿著游泳褲的運動員似的小夥子,充滿挑釁地看著鏡頭。直到從公眾矚目的生活隱退,這張照片一直掛在里根的辦公室裡。除了堅定的自信心外,年輕的羅納德還具有一種有助於他事業發展的能力:他很會自我推銷。
就這樣,他沒有任何資質便混進了電臺。在這裡他學會了一點——幻想往往要比生活本身更加引人入勝。在假想的橄欖球和籃球賽實況轉播時,他並不是坐在體育館中,而是在演播室裡,把平淡、客觀的通訊社訊息加工成必要的戲劇性情節。通向年輕羅納德的完美幻想之路的下一站名叫好萊塢,1936年他在那裡進行了第一次試拍。演員總監應該曾經問過他:“這是您真正的肩膀嗎?這是您真正的聲音嗎?”在里根後來的職業生涯中,還有一個關於真實性的問題更加經常地被提及:他究竟是不是那個扮演總統角色的合適人選?或者他是不是隻是一個出色地扮演了一個蹩腳總統的二流演員?里根的外表,尤其還有他的嗓音當時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人們當時這樣計劃,把他包裝成為“20世紀的阿多尼斯(美男子)”。他得到一份7年的合同和每週200美元的報酬。在接下來的15年裡,他在將近60部影片中扮演了角色,其中大部分是低成本製作,作為加映片放映。他最希望的大明星角色都被約翰·懷恩得到了。儘管他的演藝面受到了限制,但他的運動員般的外形使他就像是為暖人心房的英雄角色而特製的。只有唯一的一次他扮演了反面角色。
他在1941年拍攝的通俗片《金石盟》中扮演主角,這是里根最喜歡的影片之一:羅納德·里根扮演的杜雷克·麥克休治是一個生活中的好男人典型。在經濟危機中他失去了工作,必須透過幹鐵路工人來維持生活。當他在一場事故後從麻醉中醒來,發現自己被一個具有極強報復欲的外科醫生截去了雙腿。杜雷克看著自己的半截身體,驚慌地對他的妻子叫喊到:“我的其餘部分在哪裡!?”1965年,里根將這句話用作他為競選而寫的第一本自轉的標題。他在生命的過程中接受不同角色後——從體育評論員過渡到演員最後到政治家,希望讓選民明白,他到底是誰:一個來自中西部的特別普通的傢伙,他還沒有忘了自己的本。另一部名為《紐特·羅克尼》的電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他的自我理解力。當他從華納兄弟公司的計劃專案中聽到兩個橄欖球傳奇人物紐特·羅克尼和喬治·吉普的真實故事,他便極力用一張他穿著大學橄欖球球服的照片說服制片人,他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