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徽州來客(第2/4頁)
章節報錯
巒端坐客次位,而張鶴齡、張延齡兄弟倆好似左右護法一樣立在老父親身後。
“孫兄,看來你們要談的生意不小啊。”
張巒笑望一旁桌子上堆成小山般的禮物打趣。
其實一眼望去沒什麼貴重之物,倒是有一套文房四寶很是顯眼。
秦掌櫃矜持地道:“小女子造訪前,聽說孫當家頗有文采,好筆墨丹青,特地以徽州特產為孫當家一用。”
張巒聞言臉上湧現一抹驚喜之色,起身走到桌子邊細細端詳:“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徽州四寶?”
孫友無可奈何,不得不起身來到張巒身邊,仔細打量那文房四寶。
“正是。”
秦掌櫃緩緩起身,蓮步輕移,來到桌邊輕聲細語介紹,“此乃徽墨、歙硯、澄心堂紙和汪伯立筆。”
“好東西,好東西。”
張巒忍不住想伸手去摸,卻不好意思觸碰。
因為就連見聞淺薄如張巒都知道這麼套東西拿到市面上起碼值個十兩銀子,真不是一般人家用得起的高貴之物。
秦掌櫃又笑道:“小女子還帶來家鄉的茶葉,特地給孫老爺品嚐……此乃黃山雲霧。”
“這些年敝人經常聽人提及黃山雲霧茶,謂其芽肥毫顯,香濃味甘,實乃茶中極品,早就想品上一品,可惜一直未曾買到正品。”
孫友兩眼冒光,臉上滿是喜色。
本來對方送來禮物,自己也不好意思問都是些什麼東西,不料張巒的到來打破了這種緘默。
,!
“是嗎?若真是黃山雲霧茶,確實是不得多得的珍品!”張巒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見到什麼都覺得新鮮,此時更是忍不住嚥了口口水。
張延齡很想提醒老父親,咱就算家道中落,你也不能在人前表現出饞樣,剛才那一往無前的氣勢呢?
眼見張巒情緒有些不可控,張延齡趕緊出來打圓場:“聽說黃山雲霧乃當世名茶,而黃山產茶始於宋之嘉佑,距今已經四百多年曆史,且經久不衰,乃茶之上品。”
本來秦掌櫃只是想彰顯一下自己送來的禮物有多貴重,聞言含笑望過去:“這位小公子,你對黃山茶的歷史倒是瞭解頗深。”
張延齡心說,這不正好巧了麼,我研讀醫書時正好涉獵過這方面的內容,後世康熙年間成書的《徽州府志》中詳細記載:“黃山產茶始於宋之嘉佑,興於明之隆慶”,眼下你們黃山所產茶葉,還沒到貢茶的地步,但已廣泛流傳,我知道並不稀奇。
且黃山雲霧乃有明一朝的名茶,可惜製作工藝失傳了,有人說跟後來的黃山毛峰有繼承關係,但缺乏考證,畢竟黃山毛峰是在光緒年間才被研製出來的;還有人說黃山湯口茶繼承了雲霧茶的衣缽,但實際上後來的湯口茶出自清初戴氏家族傳承,跟宋代和明朝的雲霧茶還是有所區別。
不管黃山毛峰還是湯口綠茶,後世都屬於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廣受好評。
但既然你喜歡聽好聽的,那我不妨再說上兩句。
“我還聽說,黃山茶養生之仙藥也,延年之妙術也。不知真假?”張延齡補充。
秦掌櫃饒有興趣,頷首不已:“小公子言之鑿鑿,讓人欽佩不已。關於雲霧茶,民間的確有如此說法,但從未曾像你這般歸納總結過……不知小公子從何處聽來?又或是從哪本典籍中見過呢?”
徽州商人,也就是徽商,在明朝中葉逐漸掌握經濟基礎後,開始對家鄉文化追根溯源,並且進行推廣。
聽張延齡說的東西符合他們的需要,自然想問個清楚。
這要是市井之人說出來,秦掌櫃或許不會在意,但問題是張延齡是秀才家的公子,這可就有說法了。
張延齡笑著搖搖頭:“我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