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是建奴教崇禎做人太多次了,在他的心裡留下了無法抹除的陰影。

六部尚書全都看向沈戰跟史可法。

兵全都掌握在二人手中。

沈戰手中有三萬三千兵。

史可法手中有六萬兵。

崇禎手中有一萬勇衛營將士,那是皇帝的衛隊。

另外通州城還有三千守軍,遵化城還有一萬守軍。

這就是大明京師地區的全部兵力,共計116萬兵。

密雲的八千兵被崇禎調到南方打張獻忠去了。

保定的三萬兵也被調到南方打張獻忠去了。

不然還能多出三萬八千兵。

現在說這個已經沒意義了,沈戰本來也不指望他們。

普通的明軍在野外遇上清軍主力基本上都是送。

甲不如人家,武器不如人家,機動力不如人家。

根本就沒法打!

明軍所謂的人數優勢在清軍那裡沒任何意義。

至於那些只有百兵的小縣城,不提也罷。

仗怎麼打全看沈戰和史可法二人的心情。

沈戰作為大都督是明朝最高軍事長官。

他當仁不讓地走到了地圖前。

“京城東直門和朝陽門是我錦衣衛大軍的出城通道。

其他城門半個月後全部堵死。

這半個月是留給城外百姓的逃生時間。

半個月之內不肯入城者皆任其自生自滅。

史大人守好京城即可。

野戰的作戰任務全部交給錦衣衛大軍負責。

此戰不敗建奴,錦衣衛全體以死謝罪!”

“啊!”崇禎和六部尚書心神巨震。

實在是沈戰的發言太有衝擊力了。

現在尚不清楚建奴大軍有多少人。

,!

根據以往的經驗絕對不會低於六萬。

錦衣衛的戰兵實際上只有三萬人,剩下的都是輔兵。

沈戰僅憑這點人馬就敢出城野戰。

還立下了“不勝不歸”的軍令狀。

這得是多大的勇氣,多大的自信啊!

崇禎以商量的語氣對沈戰說道:

“大都督,不如由史愛卿防守京城。

然後由你親率錦衣衛防守通州城。

二者互為犄角,想那建奴必不敢全力施為。

時間一長建奴必因糧少而退兵。

不知大都督意下如何?”

沈戰聽得滿腦門黑線。

陛下誒,您不是說打仗的事兒都交給武將做主嗎?

要是戰爭細節由陛下您來微操的話,那也不用打了,直接投不好嗎?

116萬大軍困守兩座孤城,還他瑪德大言不慚說成是犄角之勢。

陛下您這個微操的水平也是沒誰了。

看到沈戰閉口不言,崇禎意識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

“那個,朕只是建議啊,建議!

是否採納還要看大都督的全盤規劃。

不過通州碼頭堆積了大量糧食和物資。

這些東西絕不能落到建奴手裡。

所以朕的建議是……”

“陛下!”史二愣子終於忍無可忍,高聲喝止了崇禎的滔滔不絕。

範景文、邱瑜和方岳貢三人均臉色陰沉。

這臉子顯然是擺給崇禎看的。

瑪德,既然大家都承認沈戰乃當世名將。

那麼將北直隸的戰事全權託付給沈戰就完了。

陛下您還在這裡逼逼個嘚兒呀。

咋地,連你一個弱雞都能想到的問題,人家大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