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走入死衚衕之後,南京電子研究所將研究重點放到了另外一個方面,及讓雷達接收不到飛機反射的電磁波,而這又有兩個辦法。一是製造大量的電磁波,使雷達無法判斷處哪一個才是飛機發出來的,二是分散飛機發出的電磁波,降低電磁波的訊號強度,使雷達上的電磁波接受器無法探測到。
後面一個辦法因為涉及到了大量的數學工作,對飛機的外形設計有極為嚴格的要求,而當時的飛機設計師連完整的空氣動力學理論都沒有,更沒有計算機,也沒有電磁波實驗室,所以這個方向上的研究也很快就走入了死衚衕,直到數十年之後,在建立了基本的電磁波反射數學模型,空氣動力學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帝國建立了相關的電磁波實驗室,並且擁有了效能先進的計算機之後,才造出了第一架利用分散反射電磁波,達到雷達隱身目的的飛機。當然,那已經是數十年之後的事情了,當時的飛機設計師恐怕根本就無法想像到造出來的飛機會是個什麼樣子呢。
研究工作很快就集中到了最後一條途徑上,及干擾雷達,使雷達無法探測到飛機。到23年的時候,初步研究工作已經結束,南京電子研究所的工程師提出的辦法相當簡單,那就是在轟炸機的飛行航線前方,以後兩側撒佈大量的金屬物體,讓敵人的雷達被這些金屬物體反射的電磁波“填滿”,從而就無法探測到轟炸機了。
23年底的時候,轟炸機部隊在對日戰略轟炸中首次採用了這干擾雷達的技術,為此還專門改裝了幾架轟炸機,攜帶那些裝滿了金屬條的特種炸彈。實戰證明,干擾效果相當理想,而且能夠大幅度降低轟炸機的戰損率。可問題是,口木本來就沒有什麼先進的雷達,裝備到部隊的雷達更為有限,在口木發現雷達的重要性的時候,距離戰敗也就不遠了。因此,在對日戰略轟炸中,雷達干擾技術並沒有得到大範圍的應用。
很快,英國人也在干擾雷達的技術方面取得了進展,而且是最先投入大規模實戰應用的。當時,英國皇家空軍在對德進行戰略轟炸的時候,就出動了大批電子干擾機,在轟炸機的航線上投下金屬鉑條,感到德國防空部隊的雷達,以保護轟炸機,並且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戰果。而德國也很快向唐帝國求助,最早在歐洲戰場上參戰的帝國航空兵就是當時派去的十幾架電子干擾機,而這些飛機為掩護德國空軍的轟炸機立下了汗馬功勞。
既然雷達干擾如此重要,那麼就會有人想到讓雷達不受到干擾。而這個工作也是由南京電子研究所負責的。而且正是隨著這些研究的深入,帝國的科學家首先發現了電磁波的一些基本特徵,而這些發現也很快就被利用了起來。
用金屬鉑條幹擾雷達有一個很重要的基本條件,那就是金屬鉑條的幾何尺寸與雷達發出的電磁波的波長有密切的關係,工程師首先發現波長比較長的雷達抗干擾的能力要強一點,隨後就總結出了其中的規律。而當時各個國家在這方面的研究都在進行,南京電子研究所幾乎集中了帝國電子方面的所有高階人才,可以說,帝國海陸兩軍能夠擁有比敵人更先進的雷達,南京電子研究所的工程師居功至偉。
雷達發射的電磁波的波長與其效能有著直接關係,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電磁波的波長越短,探測的精確度就越好,可是電磁波在空氣中的衰減速度也越快,探測的距離就越近。相反,電磁波的波長越長,探測的精度就越差,探測的距離越遠。再結合抗干擾方面的需要,在25年的時候,南京電子研究所的專家就向陸海兩軍提出了一個簡單的解決辦法,那就是同時裝備多部工作在不同波段雷達,或者是把多部雷達置於不同的位置上,從不同的方向探測敵機。
當時還沒有出現變頻技術,也就是一部雷達可以同時工作在多個波段上的技術,因此也就只能採用這種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