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

一路上,無非飢餐渴飲,曉行夜住,非只一日,這天到了鄴都。

古代的鄴都,位於現在的河北大名縣東北。當時是後漢的邊境,北接契丹,是重要的軍事防地。趙匡胤到這一看,城外莊稼旺盛,城關買賣興隆,一片繁榮景象。可見本地的官員,治國有法,安民有方。城頭挑著漢朝大旗,垛口架著大炮,守城軍卒精神百倍,各持兵刃,巡視周圍。城門大開,行人出出進進,絡繹不絕。趙匡胤看罷點點頭,同是劉承佑的天下,這裡和東京不一樣:東京汴梁乞丐成群,衣服襤褸,行人腳步匆忙;再看鄴都,房屋整齊,道路潔淨,百姓臉上喜笑顏開。

三個人過了吊橋,就要進城。一抬頭,見城門洞前站著十幾個當兵的,旁邊貼張告示,行人到告示前止住腳步,往上邊瞧瞧,扭頭就走。三人離得遠,看不清。趙匡胤小聲說:“貼的什麼?”

鄭恩說:“管那麼多幹啥,往裡進唄!”

“不行!大哥你看看去,我們等著。”

柴榮點頭,來到人群外翹腳一看,掛的是惡人圖,畫了一個紅臉武生,擰眉瞪目,手中拿條棍,要行兇的樣子,旁邊寫著;“國家欽犯趙匡胤。”

“啊?”柴榮心直跳:怎麼這個地方也抓二弟呢?又仔細端詳那張圖,畫得還真像。柴榮摸不清底細,連忙回到吊橋那邊,衝兩兄弟一使眼色,他們又退到關廂僻靜之處,“二弟!那上畫的是你,懸賞抓你呢!”

趙匡胤心涼了,在外邊漂流半年多,好容易來到鄴都,想不到還沒跳出劉承佑的管轄之地。“大哥你和老三進城投親,我不去了。”

“你上哪去?”

“我要海走天涯,離開這是非之地!”

“不行!沒有落腳的地方,更容易叫官軍抓住,還是投我姑父。”

“大哥!城門上掛圖抓我,再上他家,豈不是自投羅網?”

“咱們是弟兄,我是他妻侄,衝我也得收你。”

“別忘了郭威是劉承佑的大臣,他能為我違反聖命嗎?”

鄭恩說:“對呀!我二哥不能去!你姑父還許把他抓住,打入木籠囚車,送到京城請功受賞呢!衝這個我也不去了,二哥咱們走吧!”

柴榮聽這話,急得臉紅脖子粗:“二弟!我姑父為人你不知道,聽我父親說,他為人最公道,講義氣,愛惜人材。你的底細他不知道,就聽朝裡一說,聖上叫抓,他不敢抗旨。我去把你的所做所為,和他老一講,準能收下,憑你的能為,他能打板把你供起來。”

鄭恩說:“萬一抓我二哥呢?”

“那也別怪我無情,斷了親戚,我也和你們在一塊!”

趙匡胤聽了柴榮的話,也有些安慰:“大哥!我是怕給人家為難呀!又怕連累郭家。要是哥哥這麼說,咱們先別去,找個店住下,您自己先進城打聽一下,到底元帥是不是你姑父?姑母在不在?你們姑侄相逢了,再把我的事告訴他,能收更好,不收也別勉強。”

“也好!”

三個人在關廂找店,東街有家“勝友店”,裡邊挺乾淨。夥計把他們讓在東廂房,要點兒飯菜,吃喝已畢。柴榮打聽夥計鄴都大帥是誰?夥計告訴他:“元帥叫郭威。”

“夫人貴姓?”

“不知道夫人姓什麼。”

柴榮心裡也沒底,如果姑母不在,郭威也就遠了。怕人家不認,招惹是非,他找店裡借來文房四寶,寫了個投親門帖,帶在懷裡,心想:先拿這個門帖試一試再說。

到了次日,吃過早飯,柴榮要走,趙匡胤往外送,再三囑咐:“行與不行,可回來送個信,免得掛念。”

柴榮點頭答應,奔城裡。到了城門一看,和昨天一樣,有十幾個當兵的守城門。看告示的人也不少,誰也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