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劉大奈試才招婿 高君保夜奔躲婚(第3/7頁)
章節報錯
娘拿我當個孩子,這次母親出征,要把我留在家裡,是我救主心切,背母私逃。要是我娘知道,是不會放我離家的。”
劉大奈聽罷點點頭:這小子好口才!聽說話有出息,不知有無真才,我得考考他。我就一個女兒,不能糊里糊塗給人,怕他是個少爺羔子,光會油嘴滑舌,肚子空空。想到這說:“高少爺!你乃書香門第,將門虎子。你可知練武之人講的什麼?”
“老將軍!家父經常教誨:為武者,以德為先,以和為貴,以義為重,志在上為國家出力,下為百姓不平。練武藝之所用,一是健身,二是自衛,三乃擊人。但擊人者宜上陣殺敵,剪強除霸。若以漁財戀色,恃強凌弱,助紂為虐,欺壓良民,必當萬人誅之。”
“答得好!看來東平王教子有方。”
“老將軍過獎了。父教有方,可惜君保做得不好,無故鬧事,砸招夫牌,是練武者不該做的!老前輩,君保賠罪!”
“小事一段!不打不交,你不砸牌,老夫能遇上高少爺嗎?別再提這事了。來來來,咱爺倆碰一杯。”說完,端起酒杯,沒喝,略一沉思,說道:“聞三杯狀元及第。”
高君保明白了,這是行酒令,考考我呀!雖然我的文才不怎麼樣,可是行酒令對對子還能答上來。想到這,不慌不忙把杯中酒一飲而盡,擦擦嘴角,回答:“飲兩盞掛印封侯。”
劉大奈接著說:“觀天不足,察地有餘!
君保說:“屈而不伸,鞠躬如也。”
劉大奈暗暗歡喜:高君保對答如流,頭一副對聯不足為奇,哪都有,這第二副對聯,我的上句出於《孟子》,他的下句引自《論語》,真乃妙手巧對。劉大奈滿面春風稱讚道:“高少爺出口成章!老夫佩服。”
君保答:“此乃雕蟲小技,不足掛齒。”
劉大奈想:嗯?這小子太狂了,這叫雕蟲小技呀!
屋內二人對對子,窗外驚動了小姐劉金定。姑娘見君保對答如流,談吐不俗,心中又歡喜,又不服氣。暗想:我不信考不住他!我給他出兩個上句。想到這,她帶著春蘭回到繡樓,鋪上一塊白紙,拿過筆硯,將筆膏飽,“刷、刷”寫了兩個上句,轉身問丫鬟:“春蘭,這倆上聯如何?”
這春蘭可不是一般丫鬟,識文認字,出詩對對、行酒令、打燈謎、猜謎語,她都會。她的父親是個老秀才,不得第,以教書養家餬口。春蘭從小跟父親唸書,論文才比劉金定還高。只因父親下世,母親改嫁,被劉大奈收在山上給女兒做伴,金定拿她當親姐妹看待,所以寫完了向春蘭請教。春蘭笑了:“小姐!寫得好!”
“求你給高公子送去,看他能不能對上。”
“小姐,他要對上好,對不上,算栽了跟頭。這個人性急脾氣暴,還不氣死呀?”
“逢場作戲,走吧!”
“好!”
春蘭把紙卷好,拿著,主僕下樓,二次回到書房外,金定在窗外等候。春蘭拿著白綾紙箋來到書房門前,說道:“老員外,小姐命我找您有事請教。”
“是春蘭呀!”
“是。”
“進來吧!”
“奴婢告進。”
春蘭打簾櫳,低頭邁門檻進了書房,先看了君保一眼,笑了笑,然後衝劉大奈說:“老員外,小姐寫了幾個字,向高少爺求教,不知高少爺能否賞臉?”說完,將白紙遞給劉大奈。
劉大奈接過來一看,是兩個上聯。一個寫:“繡絨刀安天下,胸懷壯志。”另一個上聯是:“鼓架鼓架陳皮半夏。”這是四味中藥連一起組成個上聯。劉大奈皺眉頭埋怨女兒,頭一聯出得還可以,第二聯出得不應該,你在離恨天跟師父採藥,知道藥名藥性,才用四味中藥寫對聯。高君保生在官宦之家,哪懂藥材?這是難為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