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匡胤仗義放行周 郭威發兵困京城(第3/5頁)
章節報錯
有一樣,我出城打仗,也不能叫你們在京城享福,咱們一塊去,我死你們也別想活!要是都怕死,那就奮力抵抗郭威的兵將,大家勁往一處使,就許打勝。真能鞭敲金鐙,齊唱勝歌,老夫是頭功。想至此向上磕頭:“萬歲,反賊郭家雀,乃是個刺面之人,成不了大事;趙匡胤是個乳臭未乾的娃娃,打京城是以卵擊石。萬歲不要擔憂,免傷龍體。微臣既食君祿,應該為主分憂,願帶我的犬子,出城去戰郭威。”
劉承佑樂壞了:“老太師出戰,朕就放心了。退朝!”
“慢著!臣捨命報君恩,但還要陛下御駕親征。”
“老太師你去殺敵,為甚要朕親征?”蘇逢吉說:“主公,你是有道明君,馬上皇帝,今天出征要效法大唐貞觀天子李世民御駕親征。這樣能鼓舞士氣,以壯將膽,身先士卒,全軍上下哪個不佩服主公?這樣就能齊心協力,戰勝郭威。”
蘇逢吉是沒安好心眼兒,打了敗仗大家一塊死。劉承佑今年才二十一歲,他當的是太平皇帝,沒打過仗,不懂得疆場上是你死我活的惡戰,白刀進去,紅刀出來,跟戲臺上打仗不同,那是假的。尤其蘇逢吉是他岳父,岳父能給姑爺虧吃嗎?當時准奏:“朕要親臨疆場,你速速挑選精兵良將,去吧。”然後,劉承佑又傳了一道旨意:滿朝文武大小官員,一律保駕出征,若有不到者,立即殺之。這回好,連窩端了。只留下少數守城的,餘者都得去。那文官嚇得,抖衣而顫。文武官員整忙了一天。
次日,漢劉王要出城。正在這時,皇太后李三娘來到金殿見駕。
李三娘是位賢皇后,父親叫李敬儒。李三娘嫁給劉暠沒享幾天福,年輕的時候,劉暠劉知遠不得第,養活不了妻子,又投軍從戎,常年在外。李三娘在家受苦,終日推磨,在磨房裡生下的劉承佑,沒有接生婆,咬斷臍帶,所以劉承佑的乳名叫咬臍郎。李三娘求人把咬臍郎給丈夫送去,自己還在磨房受罪。劉暠當了皇上,才把她接去,不久劉暠就死了。
劉承佑登基,荒淫酒色,李三娘沒少勸阻。另外,趙匡胤當初反出京城,劉承佑把他父親趙弘殷抓去要殺,史弘肇講情也不行,就搬來太后。李三娘講情免去死罪,削職為民,趕出京城,這是李三娘做了件好事。今天聽說兒子要御駕親征,把她嚇壞了,忙到金殿勸阻:“萬歲,郭威兵臨城下,將至壕邊,有名的大將都不是他的對手,你出去也是白廢,反而添麻煩,還得文武官員保護。依哀家之見,不如同郭威和好,把奸臣交給郭威,替死去的忠良報仇,再封賞郭威等眾將,干戈不動自息。”
蘇逢吉聽了嚇了一跳,心想:郭威、史彥超和我仇深似海,要講和我得先死。這可不行!“萬歲!郭威大逆過天,罪不容誅!不能再用。討伐叛逆,國家才能太平。”
“哎,太后你執掌後宮,朝中事不用多管。老太師起程吧!”
“是!”說完劉承佑下殿,李三娘含著眼淚回後官去了。
蘇逢吉點了五萬兵,披掛整齊在前邊開道。劉承佑也不坐車輦,換騎戰馬,文武群臣前呼後擁出了城,來在七里店安下行營,給劉承佑豎下金頂黃羅帳,叫他休息。這時郭威兵馬正在叫陣,蘇逢吉無奈,留部分人看守營盤,餘者全部到疆場。蘇逢吉領著兒子蘇麟、蘇豹,帶著手下將官在前,文武群臣保著劉承佑在後,列開隊伍。劉承佑在龍旗下帶住逍遙馬,往對面一瞧,炮聲轟鳴,野鳥驚林,刀槍密擺,劍戟如林。旗幡招展,繡帶飄揚:飛龍旗龍鱗片片,飛鳳旗兩肋插花,飛虎旗騰空殺氣,飛豹旗口吐雲霞,飛彪旗三軍司命,飛熊旗千變萬化,飛蟹旗兒郎膽懼,引軍旗執掌生殺。八杆大旗左右搖擺,當中一杆大纛旗。大小將官盔明甲亮;金盔金甲,銀盔銀甲,銅盔銅甲,鐵盔鐵甲。真是:高的威風,矮的嚴實,黑的脆生,白的漂亮。一個個都有百步的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