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眼看白臉將要死,我把他救下來,你老說過,救人一命多活十年,我救那個人,是為給師父增壽,我沒辦錯事,就把那個罵我的人腰打壞了。師父,以後我再也不亂跑,聽你的話,叫我站著,我不坐著,叫我死,我不活,別攆我走。”說完,流下眼淚。

老人眼圈發紅:“孩子!師父不好!總不放你走,離不開你。今天師父才明白,我錯了。你有父有母,他們也想你,你該找爹媽去。”

“我還有爹媽?”

“為人在世,哪個沒有爹媽,都是父精母血所留,父母把兒女拉扯大,兒女長大成人,再孝敬父母。”

“我是你拉扯大的,你是我爹,你也是我媽,我就孝敬你。”

“哦……胡說!”

“師父,我又把話說錯了。”

“你在我身旁十五年,為師沒講,今天將你的身世告訴你,你可以到前敵認祖歸宗。”

“你老越說我越胡塗,我的父母是誰呀?”

“傻孩子,這事瞞你十多年呀,你父是大宋朝官員,官拜吏部尚書,姓馮字景川,你母張氏,只有你一個兒子,你名叫馮茂。”

小矬子聽了眨巴眨巴眼睛:“我叫馮茂?剛才我在疆場上還報的無名氏呢。師父,我家在哪兒,怎麼來到你老身旁?”

“說起來話長,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老人家手捋長髯,追憶往事。

這位武術大師,家住陝西鳳翔府岐山下隱賢莊,人稱岐山居士,複姓安宮,雙名長萬。有個外號叫“尋海蒼龍”。

那一年安宮長萬到汴梁會友,在城外廟會上撿到個小孩,脖子上掛著個金鎖,上邊鏨著“馮茂”二字。安官長萬拉著馮茂站在廟會上等人認領,等了半天沒人認領,馮茂孩子不認生,跟著安宮長萬,不哭不鬧,買東西就吃,拉他走跟著走。安官居士很喜歡,細看看孩子,這孩子雖然瘦弱,看去挺精神,一對小眼珠滴溜亂轉,明亮放光,透著聰明。

天過午了,就把他領到店房裡,馮茂名到家一樣,晚上不找媽,問什麼答什麼,就是名姓,父母都說不明白。安宮長萬有了私心:我這輩子沒兒子,這孩子給我當兒子吧。就這樣,把這馮茂帶到陝西家中,一說經過,妻子張氏也很喜歡;自己不生孩子,抱一個也挺好。等到了十歲,馮茂不見長,十歲孩子看上去,好像五六歲,還那麼高。別看個子矬,心眼可不少。安宮長萬明白,這孩子是個矬子,我有個矬兒子,叫人笑話,也難看呀!得了,當徒弟吧!又成了徒弟。

老人白天教文,夜晚教武,下了苦功。和馮茂一塊練武的還有個孩子,是安宮居士的侄子,叫安宮發,乳名叫發子。比馮茂大五歲,兩人一起長大,一塊練武,安宮發可不如馮茂學得快。馮茂天資聰明,心眼還多,教什麼會什麼,又會來事,師父眨巴眨巴眼,他就知道要幹什麼。安宮長萬喜歡他;又因他長得太醜,有缺陷,怕別人瞧不起,所以,對他格外痛愛,單教單練。轉眼十五年,藝業學得不錯,因為身體矬,特意給他打造一對小棒槌。這馮茂練就的飛毛腿,穿山跳澗如走平地。

馮茂哪都好,天生詼諧,就是愛開玩笑,除了他師父,和誰都開玩笑。誰都喜歡他。

數月前,安宮長萬到京城訪友,談起馮茂時,朋友告訴他,朝中吏部尚書馮景川十幾年前生了一個孩子叫馮茂。當初馮景川保的北漢王劉崇,他在汴梁縣城衙門裡當個刀筆小吏,為人正直,才華橫溢,很得人心,三十歲喜得貴子,取名馮茂。馮景川夫妻老來得子,愛如掌上明珠,對馮茂驕生慣養。五歲那年,由家人馮義帶領去逛城外廟會,廟會上人多,把孩子給丟了。馮義急壞了。回到城裡,跟馮景川一說,馮大人四處貼告示尋找兒子,一連幾年也沒有音信,就把找孩子事放下了。

後來,馮景川保過大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