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小憩片刻,有了精神,翻出來路途單子,辨認一下方向,然後,又將馬牽到河邊飲了飲,戰馬打了幾個滾,也減去疲勞。重新叩好鞍子,出了樹林,順著陽關大道,打馬直奔汴梁。一路上飢餐渴飲,曉行夜住,進了宋朝管轄地界,就好辦了。每到一地都去衙門報號,州城府縣的官員遠接近迎,熱情招待。

路上非止一日,這一天,遠遠地看見了汴梁城,鄭印心中十分高興:我離開京城整整八年,這八年我在華山跟師父學藝,我的娘想我,眼淚得哭幹;今日回京母子團聚,我娘得多高興啊!又一想,不能先回家,我有重任在身。萬歲被困,度日如年,盼望救兵,我應該先上朝送聖旨,把公事辦完,然後再回家省親。應該學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我晚一會兒回家算什麼?

想到這,打馬如飛,進城門洞,來到城內,經人指點,很快來在午門,雙腳釦鐙,戰馬停下,甩鐙下馬,大聲喊道:“皇門官擊鼓撞鐘,請一字並肩王升殿。就說鄭印從前敵歸來,現在聖旨在此。”說完,解下包袱,拿出聖旨頂在頭上。皇門官急忙跪倒接旨。鄭印說:“都起來!叫一字並肩王升殿。”“是!”皇門官往裡邊送信,敲金鐘撞玉鼓,鐘鼓齊鳴,驚動趙光義。

宋太祖趙匡胤,弟兄三人。趙匡胤是老大,老二叫趙匡義,因為和皇上犯諱,改為光義。老三叫趙光美,還有個妹妹叫趙美容。趙匡胤當了皇帝,他的兄弟全封為王爺,他妹妹封為燕長公主。趙匡胤帶文武群臣去徵南,朝中事交給二弟趙光義,留下了丞相趙普,還有王苞。國家大事交給趙光義,擔子也夠重的,每日處理朝政。累得他食不甘味,寢不得眠。

趙匡胤被困,趙光義他不知道,只因為,開始出征連傳捷報,後來就音信皆無,訊息不通。多次派人打聽,有去無回。原來,南唐的軍師於洪把訊息給封鎖了。他怕朝中發來救兵,沿路設下明哨、暗哨、遊動哨,有宋朝探信的密探,抓住就殺,宋太祖幾次派人搬兵,都沒闖過敵營。所以趙光義不知道他哥哥遭了好幾年罪。今天和趙普在金殿正琢磨前敵為何沒信,外邊鐘鼓齊鳴,趙光義急忙上殿,殿頭官啟秦:“王駕千歲!前敵派了鄭印將軍回朝,帶聖旨在午門外候等。”

趙光義喜出望外:“我皇兄派人回來了,好,接旨!”說完,領著朝中官員,步行到午門,看見鄭印頭頂聖旨,遠遠跪倒山呼:“萬歲、萬歲、萬萬歲!趙光義接旨。”

磕頭已畢,鄭印將聖旨遞過去,給趙光義行禮:“二皇叔在上,小侄兒有禮。”

趙光義上下打量鄭印,見鄭印身高體壯,英雄氣概,風塵僕僕,嘴唇都裂了,眼裡掛著血絲,就知道一路上吃了千辛萬苦才回到京都。這才是“朝臣待漏五更寒,鐵甲將軍夜渡關”,都不容易。

趙光義忙問:“小將軍,你是何人?”

“二叔!你仔細看看,我不是小鄭印嗎?”

趙光義說:“你是汝南王之子?”

“是呀!”

“哎呀,孩子,你想死我們了。八年前你失蹤,把大家急壞了,你怎麼又到前敵了?”

鄭印說:“一兩句話說不明白,慢慢說吧!”

趙光義說:“對,對!到金殿一敘。”

說完,眾星捧月一般簇擁鄭印來到金殿。將聖旨供到龍書案上。趙光義領著大臣,前七後九中八拜,拜完了,開啟聖旨看了看。這時候,鄭印又拿出趙匡胤寫給趙光義的親筆書信,交給趙光義。趙光義看罷如五雷轟頂、揚子江心斷纜崩舟,愣了半天,淚如雨下。趙普等人這才知道萬歲被困壽州,轉眼已經六年時光,吃盡千辛萬苦,元帥高懷德和先鋒官呼延鳳被擒,押在敵營,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出征將官軍卒,傷的傷,亡的亡,出兵是二十萬人,現在只剩十幾萬人,叫朝中速派二路元帥到壽州解圍救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