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走到哪兒再瞎說,看為父不把你倆的嘴巴給撕爛。”

“爹,那都是老二說的,我可啥都沒說啊……”

……

……

張延齡很高興。

這趟他出家門,什麼去張家大宅、孫府的都不是目的。

他進城主要是想見識一下大明的風土人情,再就是領略一下大明中期的杏林文化。

那些傳說中能治大病的藥方,說不定正等著他去發掘,他不由想到自己幼年時經常看到當老中醫的祖父在家裡翻閱一些古籍,那時候的他就對中醫產生極大的興趣。

雖然近代後中醫的名聲越來越不好,採信中醫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少,但他堅定那是傳統文化瑰寶,價值不可估量。

“如果一覺醒來,我發現還在現代時空的床上,夢中接觸過的古藥方全都記得清清楚楚,或許我就能改變一個時代!”

想到這裡,張延齡憧憬無限。

當他們進到藥鋪,隨便找了個坐診大夫,問詢有關治療喘鳴的藥方,還說要抓一些成藥回去時,大夫卻只是隨手開了幾味藥。

張延齡看到藥方所列藥材,瞬間對於這時代醫生的真實水平產生極大的懷疑。

“大夫,三歲血餘是啥玩意兒?”

張延齡雖然已經意識到是什麼,但還是忍不住問道。

大夫不耐煩地道:“就是三歲孩子的頭髮,這是藥引,記住要三歲,一歲不能多、一歲不能少,不然藥效不成。儘可能要用女娃的頭髮,旁的藥,直接去櫃上抓便可。”

張延齡心裡破口大罵,還以為你本事多大呢。

頭髮當藥引能理解,你還非用三歲孩子的頭髮,還得是女娃……你在這裡給老子搞玄學呢?

雖然張延齡也知道這大夫不過是照本宣科,但還是在心中默默給這貨打上標籤……庸醫!

:()寒門國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