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沒多久,當眼前的景色逐漸變得愈發熟悉起來的時候,楊曉終於回到了那個他土生土長的地方。那輛車子緩緩地行駛著,剛剛抵達拗口處,楊曉便一眼望見了自家老屋上方升騰而起的陣陣青煙。毫無疑問,這一定是楊曉親愛的母親正在廚房裡忙著煮飯呢。

要走到家,得先穿過拗口旁的那條狹窄而蜿蜒的田坎路。楊曉手提著重物,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著。儘管歲月已經悄然流逝,但眼前的這一幕幕景象卻依然如此熟悉,彷彿時間在這裡停滯了一般,幾十年來一直未曾改變。

楊曉的父親共有五個兄弟,他們是同母異父,在楊曉父輩那個年代很少見,只是因為一些特殊原因不得而為之。不過雖然是同母異父,但他父輩那幾兄弟異常團結,平時或許有點小吵小鬧,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分得很清楚。其中,他的父親排行老三,楊曉的大伯、二伯與他的父親乃是同一個父親所出,至於四叔和五叔,則是另一個父親的孩子。楊家的這座房子屬於那種老舊的木屋結構,面積並不大,隔壁就是楊曉大伯的家。

遙想當年,此處原先是一望無際的水田,水波盪漾,稻穗飄香。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諸多因素的影響,楊家的祖傳老屋竟遭無情沒收。命運之手將他們重新安排到了現今所在之地。那時,這片土地曾是一個令人頭疼的爛水塘,泥水混雜,蚊蠅亂飛。

楊曉曾聽他的大伯回憶起那段艱苦歲月。為了給新房打下堅實的地基,可謂費盡周折、傾盡全力。眾人不辭辛勞,從遙遠的地方搬運來一塊塊巨大的石頭,宛如愚公移山般艱難地填補著水塘。幸得彼時人們尚未紛紛踏上外出打工之路,鄰里鄉親們相互幫襯,以工換工。這種團結協作的精神使得工程進展順利,而楊曉父親那一輩的兄弟們更是充當了主力軍,他們身先士卒,揮汗如雨,用勤勞的雙手築起了新家的基石。

楊曉拖著略顯疲憊的身軀緩緩地走進家門,還沒來得及坐下歇息片刻,耳邊便傳來了老媽那熟悉而親切的呼喚聲:“開飯啦!”這聲音彷彿有著一種神奇的魔力,瞬間將楊曉吸引到了廚房。

當他快步跑進廚房後,眼前的景象令他不禁露出欣喜之色——餐桌上擺滿了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菜餚,而且全都是他平日裡最愛吃的美味佳餚。那撲鼻而來的香氣更是讓他垂涎欲滴、食慾大動。

正當楊曉滿心歡喜地準備享受這頓豐盛的晚餐時,突然又聽到客廳裡傳來老爸洪亮的嗓音:“曉曉,快去隔壁把你大伯叫來一塊兒吃飯吧。難得你今天回來了,咱爺仨好好喝上一杯!”

原來,楊曉的大伯獨自居住在隔壁。由於大伯母一直在省城幫著老二家照看孩子,而大兒子則常年在廣東打工掙錢,通常只有過年或者過節的時候才能抽空回趟老家與家人團聚。所以,平日裡只要楊曉一回到家中做好飯菜,總會熱情地邀請大伯過來一同用餐,畢竟只是多加一雙筷子而已嘛。

楊曉爽快地答應了一聲之後,便轉身朝著大伯家走去。還未等他伸手敲門,屋內就傳出一陣劇烈的咳嗽聲。這突如其來的咳聲讓楊曉心頭不由得一緊,他趕忙輕輕推開房門走了進去。只見大伯正坐在那張有些破舊的木椅上,在昏黃微弱的燈光映照下,專注地凝視著手中的一張泛黃的舊照片。

大伯抬起頭,眼中帶著些落寞,“哎,好嘞。”說著便緩緩站起身。

兩人一同走向楊曉家,路上大伯感慨道:“還是你們一家親吶,不像我家那幾個,一年到頭也不見個人影。”

走進家門,一股濃郁的飯菜香氣撲面而來,瞬間充滿了整個房間,那誘人的香味就像一隻無形的手,輕輕地撫摸著人們的鼻翼,讓人不禁垂涎欲滴。大家紛紛圍坐在餐桌旁,楊曉微笑著拿起酒瓶,動作輕柔地給兩位長輩分別斟滿了酒杯。

此時,大伯伸出筷子,小心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