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下村(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個時候村部還比不得往後,都還用的老式吊扇。甚至很多村部的房子還是以前的老祠堂,看上去破舊不堪,整個就一危房。
“主任和會計呢,怎麼沒看見?”剛一坐下,張秋文書記便問道。
“他們去田裡面看收稻穀了。”安陽回道。
“今年稻穀收成如何,老百姓一年搞到頭,就看這下了,你們要抓緊點。趁這段時間天色好,把該收的穀子都收了,順便問一下有什麼地方在收,不要老是靠鎮裡面去想辦法。老安,等靠要的思想要不哈。”張秋文邊拿起手中的茶杯邊說道。安陽就坐他對面,聽著張秋文的講話,心裡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眼睛轉得飛快。
“書記,其他的都好說,也有人來問過,就是這個價格大家都不怎麼滿意。想著過幾天再看看,再一個最近天色比較大,村裡面用度增加了,不說別的,就這電費不用了不少,你看……”安陽雙手搓來搓去的,那樣子哪裡像一個村支書,說像個小商販還差不多。
“你少說那些沒用的,安心把穀子收割搞好,其他的問題不用你來考慮。”張秋文見他這個樣子也不想多說。“走,到田裡面去看一下。”
,!
隨即一行幾人從村部出來,沒幾步路就到了田邊。放眼望去大幾百畝的田地裡種滿了稻穀,正是收割的季節,稻穀金燦燦的,清晨的陽光打在上面,是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畫卷。楊曉隨即拿起手中的相機,順著張秋文走來的方向“咔嚓”就是一張,隨即一幅寫意畫面就出現在相機裡面,真有意境。
“老人家,今年穀子大豐收哈。”張秋文站在田邊問道。
“哪樣?”老人茫然抬頭看到田邊站了幾個人,打頭那個不認識,旁邊是村支書安陽。
“哦,安支書啊,有什麼事嗎?”老人隨即問道。
“這是鎮裡面的書記,問你今年穀子收成好不好。”安陽邊說邊介紹著。
“哦,鎮裡面的書記啊,收成肯定好了。你看嘛,這穀子滿得很,穗穗又大,結得又多,今年是個好年成。”老人說著話,手裡的動作一點也沒耽擱。
“那就好,老人家今年種了好多穀子安,打得起幾挑哦?”張秋文接著問道。
“我們家六個人的地方,除了園子土栽了菜和隔得近的地方栽了些紅苕包穀其他全部栽的穀子,打一二十挑沒得問題。”
“那就好那就好,收成可以蠻就不愁了嘛。”
“啷個不愁,愁死人了。我們屋頭就得兩個老球球得到頭,小的兩個孫孫又還得讀小學。看嘛,就是村委會旁邊那裡,這收成好了也老火,吃又吃不完,賣嘛又不曉得賣個哪個,老火得很呦。”老人口裡說個不停。
“老人家,不用擔心,這個村裡面和鎮裡面會幫你們想辦法解決。到時候適合會通知你們拉到村委會來,不會讓你們吃虧的。”張秋文見狀對老人說道。
“啊蠻就行嘛,你這個當官的還是要得,曉得為我們老百姓著想。”老人家見狀也是高興不少,不自覺就把心裡話說了出來,楊曉也適時的用相機照下了這一幕。
“行,老人家你慢點弄,注意安全,我們去其他地方轉轉。”張秋文說完又走到另外地方。那是個水田,人也多,看樣子是幾家人換工做。
同樣的一幕又再次上映,總得來說老百姓對收成還是很滿意的。唯一擔心的就是吃不完沒有銷路,再一個就是價格問題,收成一好價格就上不去,老百姓的日子還是不太好過啊。
隨即張秋文帶著又轉了幾個地方,大家夥兒擔心的問題基本上都是如此。看來是得想個辦法了,光靠村裡面沒有用,還是得靠鎮裡面想想辦法。因為心裡裝著問題,張秋文眉頭一直緊鎖著,不知覺中又回到了堯上村村部所在地。
“書記,你看快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