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可是嚴鴻聽劉才的意思,這事莫非還和自己家有關?難道自己家居然作死到這種程度?見他不開口,劉才更是得意,當下娓娓道來。

原來,小閣老嚴世蕃四體不全,又非科甲出身,終身入閣無望。官場上多了層無形障礙。因而對物質享受便極為看重,這同時也是他的精神依託。如此窮奢極欲,糜費無數,嚴家雖然有潑天的富貴,仍嫌金銀不足。

錢不夠,怎麼辦?他倚仗嚴家把控吏部,官員升降任免,皆出己手的機會,大肆賣官,由縣令到知府,皆可花錢來買。當然,前提是你有任官資格,只是官多職少,大家買的是職。另外由窮地調往富地,交錢;想要保證自己不被遷,交錢;出了事想平事,還得交錢。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如果手頭不方便,一時拿不出來,沒關係。小閣老很人性的,你可以先欠著,等到了地方,再想法把錢補給他就行。不過要是膽敢賴賬,那你就等著死吧!小閣老手段通天,搞死個把不守規矩的老賴,那比捏死個臭蟲還容易。

這劉才作為嚴嵩乾兒子之一,也是老奸巨猾,貪得無厭之徒,與嚴世蕃可謂臭味相投。他任山東軍門,執掌一省軍民政務,為嚴家安排了不知多少官員,這其中大筆好處,嚴世蕃可沒少得。而開採私金,也是和嚴世蕃一拍即合,再加上王玄,幾家分潤。山東省內由劉才掩蓋,朝堂上有嚴世蕃協調,具體的開採由王玄操作。所得的黃金,相當部分已經運出山東,存在嚴家的田莊之內。

幾年前,蒙古鬧災荒,庫騰汗透過白蓮教的路子,要購進一批糧食。王玄便從中牽線,找到劉才,提出山東糧食充足,販賣糧食到蒙古可得重利。那時蒙古和大明朝乃是死敵,軍糧是戰略物資,販糧入蒙這種事搞不好是要滅門的,劉才也有些猶豫。只是之前的私鹽、私金,他與王玄牽扯漸深,想要脫離這個集團,已是力不從心。為難之下,只得請示嚴世蕃。

也是嚴世蕃利令智昏,聽劉才轉述的重利前景,再加上自恃嚴府權柄遮天,一應道路暢通,誰敢與我為難,於是大包大攬,同意交易,還就近從嚴家的田莊也調撥了大批糧食參股販賣,劉才這才敢放心大膽的盜賣庫糧。這一次販糧入蒙,庫騰汗倒也有商業信譽,返回了大批金銀財寶。劉才自然得了好處,嚴世蕃也賺個滿盆滿缽。

那一次是開了山東省府盜賣庫糧的先例,正所謂作惡無下限,劉才在這方面一經嚐到甜頭,從此膽量劇增,終於越陷越深,再難自拔。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山東如今糜爛成這個德行,嚴家也要負相當大的責任。

嚴鴻聽到這裡,倒是明白了幾分。自家的便宜老爹嚴世蕃,先前和劉才勾結,弄了這大筆金錢,卻哪裡想到事情會發展到這個地步。嚴鴻出發前,嚴世蕃之所以叫他少管閒事,多找劉才等人商量,也是生怕這毛頭小子亂整,拿了劉才的把柄,那可得拔出蘿蔔帶起泥,把嚴府也牽連進去了。(未完待續。。)

第四百一十九章爾虞我詐

可是這山東的事,畢竟鬧得太嚴重。等嚴鴻和海瑞在山東查明真相,根本不是想掩蓋就能掩蓋的了,尤其還涉及蒙古人和白蓮教,嚴鴻也只得把劉才為首的濟南高層一網打盡。這麼著,對嚴世蕃而言,事情就是嚴重失控了。要是讓劉才被押送到京師,叫三法司論罪,劉才多半要就這麼攀咬下去,只怕嚴府要糟糕。因此上,嚴世蕃才派出心腹嚴興,前來在獄中幹掉劉才,這叫殺人滅口,斬草除根。

劉才說完,看著嚴鴻道:“賢侄,令尊小閣老的行事,不知你知曉多少,老夫卻是熟悉得很的。他在事發之前,當然要盡力保我。可還是被你這位欽差大老爺給抖出來了,他豈能容我活在世上?只是,哼哼,劉某卻也不是那任人拿捏的麵人。莫非他以為,斷送了劉某的性命,他小閣老就能高枕無憂麼?這數年來,劉某跟著小閣老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