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伸縮,兩眼可以轉動而已,但仍不能言語,辨別色、物,只是茫然而視。
萬蜂王便道:“秀士且慢高興,她要能回覆到像好人一般,最快也需要一年多得時間,多則三五年也說不一定,最好能夠找到一處幽靜處所靜養,對她較為有利,因為在此處,山深路遠,出入不便,而且在暗室中居住,空氣汙濁,光線不足,對於秀姑的病情,均有莫大的影響,所以你要考慮這一點!”
原來這一年多的時間,麻谷老人和大幻神丐兩人身上所中的蠱毒,已被萬蜂王除淨盡,唐棣業已得四人一身武學,況且秀姑已然復生,天都秀士一心服侍秀姑,也就不想在谷中久留,以免分散天都秀士的精神,所以決心離開哀牢山,到江湖上闖蕩一番,多閱歷一些江湖上得過節,順便再回到燕山,省視師傳,報告此次離山後的一切,也免得他老人家的掛心!
麻谷老人和大幻神丐,乃是久闖江湖人物,在哀牢山上停留一年多,一則是身上蠱毒,業已解除,而秀姑又已復生,留在此間,已感無聊之至,一聽萬蜂王言及秀姑必須擇地靜養,是以遊走之心頓生,但想早日離開哀牢山,重行流浪四海,過那悠然生活。
現在幾人研究結果,惟恐幾人在江湖上一露面,那媧母便馬上曉得幾個人沒有被火燒死,知道天都秀士留得性命,那肯甘休,豈能作罷。這婆娘不但詭計百出,而且神出鬼沒,心狠手辣。都耽心秀士防不勝防;也為秀姑的安全擔擾,唯一的辦法,就是讓秀士帶著秀姑,先得地離去,找一極為隱蔽的山林,讓秀姑靜養,以便早日身體復元。等到身體完全恢復健康,再行現身。”
天都秀士,遵從大家的意見見,但背後著秀姑向萬蜂王致謝,道:“承蒙毀居治療,秀姑病情日見起色,我天都秀士必當親自同來拜謝!”
天都秀士轉身,向麻谷老人、大幻神丐、唐棣三人恭手作別。
立即出谷遠走隱居。連唐棣拜別也來不及。
麻谷老人、大幻神丐也一揖到地,謝過萬蜂王解蠱之德,兩老一生笑傲江湖,困居窮苦一年,早已悶得發慌,也跟著秀士身後,出谷去了。
這四位武林異人,皆未正式收徒,但實際也都是唐棣的師傅,且這一年來,他皆以師道侍奉四人,猛地裡分別,心中也十分的依依不捨,但知天都秀士為秀姑靜養,免媧母擾亂,必須隱居一段時日,而麻谷老人、大幻神丐二人,良跡江湖,以悲天憫人為心地誌,豈能在此久留,而自己也不能久隨,也只得拜別,當年一劍隨身,而今更是衣衫破舊。最後拜別了萬蜂王,離開哀牢山,回返中原,半月之後,方踏上湘西道上。
一年前唐棣初下燕山,真個是豪氣干雲,容光煥發,真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學遊俠跨紫騮,目空四海,心無武林。這一年多,得到四位武林異人盡傳一身武學,功力深厚,學養更增,又加上看到四位武林異人以及媧母、媚娘等人,武功專精,內力驚人。但感到自己所有一切,均不職人,便收劍走過去的淺薄思想。倒反而溫文儒雅,虛心起來,再也沒有半點傲氣了,這也就應了古語所說的:“學問深時意氣平。”的一句話了。
其實唐棣並非豪氣已滅,而是深藏於內,不再形露。俗語道:“滿壺全不響,半壺響叮噹。”
這就是大智若愚,而且深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其實武術這學,並無止境,必須抱著好而更好,精益求精的態度,方可得窺其中奧秘。
且說唐棣聞聽那漢子出言譏誚,他卻半點不生氣,尋思:
“追魂刀周衝遠在秦中,和這三湘隔千里,怎會和桃源三傑結粱子?”
既稱桃源三傑,想來也必是武林中的正派人物,周衝義薄雲天,也是個鐵錚的漢子,多半是意氣之爭,我既然遇到此事,何不出面給他們兩方化解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