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中,本打算隔日便上繳布政使衙門,只是那一日忽接巡撫衙門公函,言稱汾水提防有漏,夏季將至,須防山洪,犯官自不敢輕忽了去,遂率府中屬官前去巡河,並行部署修提事宜,至五月二十五日方回太原,人未解鞍,蘇巡撫已率人趕了來,說犯官喬詔行事,擅自派捐,要犯官交出所得之贓物,犯官悲憤莫名,與之爭,孰料早先擱於書房中的派捐文書竟不知所蹤,而細盤庫房存銀,只餘萬兩不到,犯官百口莫辯,以致……”
趙鳳詔能高中進士,腦瓜子自然不差,記憶力也好,儘管事隔兩月有餘,可卻無礙其將整樁事情的前因後果詳詳細細地複述出來,甚至連些小細節都不曾漏過。
“嗯,羽熹可還記得那送捐派文書者之名諱模樣麼?”
弘晴靜靜地聽著趙鳳詔的闡述,並未打斷其之長篇大論,直到其將事情的前後經過盡皆陳述出來之後,這才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沉吟地發問道。
“這……,王爺海涵,犯官並不曾問過那人名諱,只是確曾在巡撫衙門見過此人,乃是巡撫衙門裡的一個班頭,好像是姓宋,具體叫甚名字,犯官就不清楚了,那公函倒是不假,其上巡撫印信簽名皆有。”
一聽弘晴這般問法,趙鳳詔不由地便是一愣,皺著眉頭想了片刻之後,這才慎重地應答道。
“羽熹接到此公函之後可曾與巡撫衙門核對過,又或是曾與省內諸同僚商榷過?”
聽得趙鳳詔這般說法,弘晴的眼中立馬便閃過了一絲精芒,不過麼,還是不曾加以置評,而是面色淡然地又追問了一句道。
“回王爺的話,犯官辦事心切,實不曾與巡撫衙門核對過此事,也不曾與省內同僚有過磋商,此際想來,犯官之所以落到而今這般田地,實屬自找,唉,若是犯官能多留個心眼,也不致有此一劫了的,犯官慚愧。”
趙鳳詔並不傻,都到了這麼個份上了,又怎會不知自個兒是中了旁人的圈套,心中當真是既愧且疚,雙眼一紅,已是長吁短嘆地感慨了起來。
“嗯,那就先這樣好了,羽熹若是想起了甚重要線索,可直接來報於本王知,爾且好生養傷,外間諸事麼,本王自會處理。”
這一見無法再從趙鳳詔口中得知更多的資訊,弘晴也就沒再多問,溫聲安撫了其一句之後,便即領著一眾人等就此退出了房去……
第675章 蛛絲馬跡(二)
“稟王爺,現已查實,宋姓班頭真名為宋大可,乃巡撫衙門班頭之一,本地人氏,家住貴妃街沉香巷,上月初九,酒後落水溺斃,葬於西郊,另,據查,當夜請其宴飲的乃是旗營一牛錄,姓鄭單一個字魁,漢軍正藍旗人,現年三十有二,早年曾是山西旗營都統奎寧安的戈什哈,作陪的有三,都是鄭魁手下翼長。”
何濤的辦事效率極高,午間弘晴方才佈置下去的任務,不到天黑,他已是查出了根底,緊趕著便報到了弘晴處。
又死了?呵,還真有這麼湊巧的事,這幫混球準備得還挺充分的麼!
雖說原本對這些明面上的線索就不抱太大的希望,然則一聽那宋班頭果然已死,弘晴的心頭還是不禁為之一沉。
“嗯,那個鄭魁的情況如何?平日裡可有甚惡行麼?”
儘管早在來太原之前,弘晴便已是預計到了此案的複雜性,可真到了地兒,這才發現對手的陰狠遠超出預料之外,殺人滅口的事兒都做在了前頭,兩名最主要的人證都已死亡,明面上的線索已是全部斷了,要想偵破此案,正途顯然已是走不通了,事已至此,弘晴也不得不另闢蹊徑了的。
“回王爺的話,鄭魁其人好勇鬥狠,常在市井間鬧事,曾數次被趙知府拘押枷示,也曾因私開綢緞莊而被趙知府參劾,只是因著奎寧安的庇護,始終逍遙法外。”
儘管弘晴並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