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撤走,數萬隋軍便開始加快速度橫渡黃河,由於九原縣形勢危急,張長遜已經率軍趕回去救援縣城,一夜之間,數萬隋軍毫無阻礙地渡過了黃河,天剛亮,數萬隋軍便浩浩蕩蕩向九原縣殺去

永豐鎮距離距離九原縣約八十里,大軍急行軍的話,一夜之間便可以殺到。

張長遜率領一萬五千士兵星夜趕赴九原縣,九原縣不僅是他的老巢,所有糧食物資都囤積在九原縣,更重要是大部分士兵的家眷都住在縣城內,每天在縣城外耕田種地,早出晚歸,縣城外遼闊而肥沃的土地足夠他們耕種,就算一年一熟,所出產的糧食也能使他們衣食無憂。

正因為有足夠的糧食來源,張長遜也是各地軍隊中糧食最充足的一支軍隊,倉庫裡常年保持著三十萬石的存糧。

但一夜之間,三十萬石存糧似乎已經換了主人。

五更時分,張長遜軍隊在距離縣城還有二十里時,迎面來了一支軍隊,有士兵前來稟報:“將軍,是公子的軍隊!”

張長遜心中猛地一沉,他兒子可是駐守九原縣,兒子的軍隊出現在這裡,是不是意味著縣城已經

這時,張武被士兵領了上來,見到父親便跪下痛哭道:“孩兒無能,未能保住縣城,辜負了父親的期望,願受父親嚴懲!”

張長遜無法責怪兒子,是他自己判斷失誤,中了隋軍的調虎離山之計,和兒子無關。

他忍住心痛問道:“隋軍是怎麼攻下縣城?”

“回稟父親,隋軍是在夜裡攻城,我們士兵沒有受過夜戰訓練,十分混亂,最後被隋軍攻上西城,孩兒只能從東城撤退。”

“還剩多少軍隊?”張長遜又追問道。

“還剩約兩千人,陣亡數百人,也有不少人投降,但大部分人都在城破時逃回家了。”

張長遜心中沮喪之極,回城之路斷了,後面隋軍也應該渡過了黃河,他該何去何從?

這時,高靜在旁邊道:“將軍可撤去永豐縣,等待唐軍前來救援,我已派人去向朝廷求救,相信聖上不會坐視不管。”

高靜唯恐張長遜生出投降之心,連忙勸他去永豐縣等待援軍,儘管他也知道援軍並不靠譜,但至少給了張長遜一線希望。

張長遜已經無路可走,隋軍有一萬軍隊,以他們目前的兵力不僅無法攻下九原縣,而且還會陷入腹背受敵的嚴重局面,除了另覓他途外別無選擇,好在永豐縣也有點糧食,駐兵一兩個月沒有問題,他便點了點頭,“好吧!我們先去永豐縣。”

兩支軍隊合兵一處,立刻向永豐縣趕去

中午時分,李靖率領的大軍抵達了九原縣。

九原縣是一座大縣,它是在兩漢時期修建,是河套移民最先聚居之處,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屢經重建,九原縣已經成為河套地區僅次於靈武郡郡治回樂縣的第二大城,城池周長二十餘里,人口十餘萬人,城牆高大堅固,四面有護城河,正是這樣一座可以堅守的城池,卻因為守軍不擅夜戰而被隋軍一舉攻下。

數萬大軍開進了九原縣,縣城內已經戒嚴,家家關門閉戶,由於縣城內一半是軍戶,大部分人家的子弟都跟隨張長遜逃去了永豐縣,所以軍戶人家尤其緊張,不知他們將遭遇什麼樣的命運,整個縣城內籠罩著一種不安的氣氛。

李靖首先去視察倉庫,對他而言,五萬隋軍的糧食補給比什麼都重要,如果要以河套為根基向南發展,那麼首先就要保證軍糧供應。

倉庫已經被隋軍接管,九原縣的倉庫是一座倉城,四周有高牆護衛,相當於一座城中之城,佔地數百畝,三千隋軍護衛著倉城內的數十座大倉庫,防禦極其嚴密。

李靖剛走到倉庫後,後面便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李靖回頭,只見一名送信兵疾奔而至,送信兵翻身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