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狀也紛紛跑上來幫忙,用騾馬拖來踮路的原木鋪在泥坑裡,挖來山石填埋,忙得不亦樂乎。

第10裝甲師是典型地重灌部隊,全師團共有一個裝甲偵察連、兩個裝甲團、兩個步兵營、一個105毫米自行重炮營、一個戰鬥工兵營、一個防空營、兩個後勤油料營和一個運輸營。全師加起來252輛各型坦克,327輛裝甲車和卡車,總人數15427人。這麼大的部隊原本就行動緩慢,阿富汗的山路又是出了名的難走,不趴窩才怪呢。

足足花了一個多小時,兩輛陷入泥坑的坦克才終於被拉出來。工兵填好原木和石塊後,又用貝雷橋元件在上面鋪了層鋼板,這才算勉強可以透過。望著一輛輛緩慢前行的坦克和載重卡車,杜聿明總算鬆口氣,鑽進自己的指揮車。

但剛進車廂,他就見卓凡一臉的輕鬆,坐在指揮車內翻閱阿富汗地圖,神情悠閒似乎完全沒在意耽誤了時間。忙得背心發熱的杜聿明頓時氣不打一處來,埋怨道:“我說你小子,還有心思看地圖,就不會下去幫幫忙啊?”

卓凡笑笑,沒說話。

其實杜聿明對他真的很不錯,知道自己這位師弟是國防大學為數不多連續三年的“連長”後,還故意安排他去下面連裡實習鍛鍊。卓凡也沒辜負他,從連到營,最後到團,兩年連竄三級,最後靠自己的本事擠進了師參謀部。

見他不說話,杜聿明也懶得理他,心知這小子心思活,打仗參謀冠絕全師,但性子卻少言寡語,所以自顧自的拿起水壺一通猛灌後,才問道:“對了,現在幾點了?”

“師長放心,按照現在的速度後,半夜肯定能到集結地。”

“那就好,這破路,我可實在是受夠了。”杜聿明咂咂嘴吧,剛準備看看外面,卓凡拉住他遞上一份電報:“師長,你先看看這個。偵察機剛發來的,昆都士的蘇軍增加不少,我估計,應該是駐紮在塔什干的蘇軍第57步兵師到了。偵察機還發現至少一個蘇軍裝甲旅,正在靠近鐵爾梅茲蘇聯一側的火車站集結。”

“有對手了?”杜聿明眼睛一亮。

。(未完待續。)

第744章 帕米爾高原上空的雷鳴!(三)

堂堂的一個裝甲師,從甘肅橫穿千里來到阿富汗,如果只是欺負一下步兵實在是顯不出手段。要知道杜聿明這些年苦研裝甲戰術,抱著機械化作戰操典帶領全師嚴格訓練,多次被評為全軍優秀,所以早就渴望和對手的裝甲部隊好好較量一番。

大概是得知蘇軍坦克旅正在趕來,第10裝甲師上下抖擻精神,到晚上九點,除拖在後面的油料和運輸營外,終於抵達了塔盧坎。

第10裝甲師的進駐讓在這裡鏖戰近一個月的聯軍士兵興奮不已,尤其是阿富汗士兵更是激動,平時看見一輛t25坦克就夠他們炫耀半天了,現在足足兩百多輛採用傾斜裝甲,裝備一門70毫米/l50線膛炮的t31型坦克,實在是讓他們過足眼癮。

不過杜聿明卻沒太高興,因為這裡的地形實在是有些怪!塔盧坎盆地是阿富汗北方塔哈爾省的心臟,四周全都是高山,九年前曾被蘇軍短暫佔領,後來在國防軍和阿富汗北方軍的努力下收復,並一直是兩軍對峙的最前線。整個盆地大約130平方公里,四周都是高山,只有西面的兩側大山中間,有一條長21公里,平均寬不足1公里的平坦地峽連線外界。地峽左側是渾濁的阿巴德河,右邊是農田,刨開鬆軟河床計算,地峽寬度還不足400米,最窄處甚至只有270米,機械化部隊完全的無法展開。

先期抵達的阿富汗第三師、亞洲旅和23團已經在山地兩側和地峽內建立了穩固防線,峽谷靠近北方山區一側還有個臨時機場,讓杜聿明不用太擔心油料和偷襲。但如何突破狹窄的地峽,實在是很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