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所有的人都是不同的,所以你不可能再一次得到海茵茨的妻子。

但是11 歲的女孩艾米(Amy)看問題的方式就不同了。海茵茨應該偷藥嗎?與傑克相比,艾米似乎有些猶豫和逃避。

嗯,我不認為應該偷。我認為除了偷還有別的辦法,像如果他可以借錢或者貸款或者其他的辦法,但是,他真的不應該偷那個藥。但是,他的妻子也不應該死……如果他偷藥,那麼他就可能讓他的妻子得救,但如果他真的偷了,他就可能進監獄,那麼他妻子的病可能就又加重了,並且他也不可能再得到那種藥了,並且這可能也沒有用。所以,他們應該只是把問題談透,並且找到其他弄到錢的辦法。

調查員向艾米提出了進一步的問題,讓她明白她沒在回答問題——如果海茵茨不偷藥,他的妻子就會死。但是,艾米不願意推進一步,她拒絕接受提出這個問題的前提。相反,她把問題轉換為海茵茨和藥商之間的衝突必須透過進一步的討論來解決。

按照科爾伯格的階段,傑克似乎比艾米高一兩個階段,艾米的回答是典型的處於第三階段的人的處事方式,在這一階段個人關係至上——海茵茨和藥商必須在他們之間把問題解決。另一方面,傑克訴諸非個人的原則——“人的生命的價值超過了金錢”。傑克顯然處於第四或第五階段。

吉利根的反對。科爾伯格在20 世紀50 年代開始道德發展的研究,當時心理學為行為主義所主導,心理學研究的通俗象徵是迷宮裡的老鼠的特寫。其人性的、認知導向的專案顯示了追求心理調查的不同方向。但是,科爾伯格的重要思想有一個問題。研究人們在不同年齡段思考的不同方式是合法的,並且有趣的——如果兒童在5 歲、10 歲、15 歲的思考是不同的,這當然值得了解,辨別出最好的思考方式也是有價值的。但這些都是困難的課題。事實上,一是涉及觀察兒童如何思考,二是涉及評價思考方式的好壞。不同種類的證據與每一項研究有關,沒有理由事先假定結果會匹配。與年紀大的人的意見相反,年齡未必帶來學識,這一點可能會得到證實。

科爾伯格的理論已經成為女性主義思想家的靶子,她們已經以特別的思路提出了批評意見。1982年,卡羅爾?吉利根(Carol Gilligan)——像科爾伯格一樣是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的教授——出版了一本有影響的著作,名為“以不同的聲音:心理理論與婦女發展”,在這本書中,她特別反駁了科爾伯格關於傑克和艾米的說法。她說,兩個孩子的思考是不同的,但是艾米的思考方式並不低等。當面對海茵茨的困境,艾米對這種情形的個人方面以典型的女性風格作出了反應,而傑克,像典型的男性那樣思考,只看到了“透過邏輯推理能夠解決的生命和財產之間的衝突”。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11章 女性主義與關懷倫理學(3)

只有有人像科爾伯格那樣假定,原則的倫理比強調親密、關懷和個人關係的倫理更為高階,傑克的回答才會被判斷為處在更高的水平上。但是為什麼我們應當做這樣的假定?大多數道德哲學家贊同原則的倫理,但是,這可能只是因為大多數道德哲學家是男性。

“男性的思考方式”訴諸非個人的原則——抽象掉給每一種情境以特殊風味的細節。吉利根說,婦女則發現很難忽略這些細節。艾米擔憂“如果[海茵茨]偷藥,那麼他就可能讓他的妻子得救,但如果他真的偷了,他就可能進監獄,那麼他妻子的病可能就又加重了,並且他也不可能再得到那種藥了”。傑克歸納出了“人的生命的價值超過了金錢”的情形,卻忽略了所有這些細節。

吉利根暗示,婦女基本的道德導向是關懷其他人——以個人的方式“關懷”其他人,不只是一般意義上的關心人——並滿足他們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