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咱們的糧長?”
蘇以墨頓時勃然大怒,狠狠的一拍床板,大叫道:“黃口小子敢爾!”
他顯然已經是震怒之極,就連鬍子都氣的一哆嗦一哆嗦,臉色漲的通紅。
明承元之行省,改稱承宣布政使司。大同路於洪武二年改為大同府,屬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大同府轄渾源州、應州、朔州、蔚州四州及大同、懷仁、馬邑、山陰、廣靈、靈丘、廣昌七縣。明實行衛所制,大同鎮為九邊重鎮之一,洪武五年山西行都指揮使司設在大同。永樂七年設鎮守總兵官,為鎮之最高指揮官。成化十年設巡撫,正德八年設總制。
又因為地方上雖然軍戶眾多,但民戶也日益增多,若是依然由當地駐軍將領管理,未免諸多不便,因此又設立縣治,派駐牧民官。
是以這大同地界兒下面,是軍管和民管犬牙參差的,有的地兒是軍堡守備管理,有的則是當地的縣令管轄。下面各縣聽大同府的,下面的各個軍堡名義上理當是聽大同鎮總兵的,只是真正管理他們的卻又是各地的兵備道,而兵備道則是既不歸大同府管理也不歸大同鎮總兵管理,而是直屬山西布政使司,甚至就連大同巡撫和宣大總督在名義上對他們也沒有管理權,可是砸實際上,又是宣大總督管大同巡撫,宣府巡撫,而大同巡撫又是管著下面的兵備道,可是兵備道又有直接上奏宣大總督甚至直達朝廷的許可權。
相互鉗制互不統屬,偏又多少都能管到一些,簡直就是混亂不堪。
正因為軍管民管都有,是以地方關係便很複雜。
大同前、後衛,兩衛治大同,大同左衛、雲川衛,兩衛治左雲縣,大同右衛、玉林衛,兩衛治右玉縣,陽和衛、高山衛,兩衛治陽高縣,天成衛、鎮虜衛,兩衛治天鎮縣,平虜衛,治平魯縣,威遠衛,治右玉縣南。除了這些衛之外,另有井坪千戶所等,共計十三衛所,八百二十三堡寨,三百零七座墩臺。
蓑衣渡以及周圍的這片地界兒的所有百姓,便都是歸於左雲縣轄理,而實際上是蘇以墨這個糧長管著這一片。
糧長的職責之中,除了收稅徵稅之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便是要把這些交上來的糧食稅,運到縣城裡面去。
而在過去的這一段時間,蘇以墨和蘇少遊除了派人下鄉催逼之外,所有的精力便都用在了這上面。
對於普天下的糧長們來說,這也是他們這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這一輩子裡頭,最大的一件大事。
其實對他們來說,這也是一個極大的負擔。
在古代,運糧,尤其是長途運糧,是一項消耗極大的工程。像是邊關打仗的時候,後方運糧,幾乎每運去一袋米,在運糧的過程中,民夫丁壯們就要消耗三倍輛的米糧。
沒法子,實在是因為路況和運輸工具太差了。
若是南方還好些,河流縱橫,水路四通八達,經過了這幾千年的經營,無論是人工還是天然的河流不知凡幾,七繞八繞的,總歸是能找到路的。幾乎每個村每個鎮都有水路直接通向縣城甚至是府城省城,這些水系就是天然的道路。而且船隻的運載能力,也絕非是一般的馬車之類所能比擬的。
不說是那等運載量達到數千噸,也就是超過數萬石的大寶船,便是此時南方廣泛使用的沙船,運載量也是不菲。
沙船底平能坐灘,不怕擱淺,在風浪中也安全。特別是風向潮向不同時,因底平吃水淺,受潮水影響比較小,比較安全。沙船能調俄使鬥風,順風逆風都能航行,甚至逆風頂水也能航行,適航效能好。船寬初穩性大,又有各項保持穩性的裝置,所以穩性最好。多桅多帆,帆高利於使風,吃水淺,阻力小,快航性好。
而且沙船吃水小,不拘是內陸還是沿海,都能跑起來,內陸的河流,只要別是太窄水太淺的,也能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