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崔俊勸父兄致仕(第1/2頁)
章節報錯
封禪大典之後,朝中對於東直道的褒揚漸漸達到頂點。眾人皆是認為呲直道應在全國推廣,方便政務傳達,與交通往來。 李世民便讓工部與戶部合議,其結果便是可直接修建北、西、南三條直道。 如此,耽擱了許久的另三條直道便即動工。李世民下令徵集民夫,以作勞力。同時將那些戰俘與囚犯全部集中起來一起投入直道建設當中。 這回,李世民沒有要求崔俊或是崔明德監工督管,只要求崔俊多多生產水泥與鋼筋。 崔俊聞言很是不屑,這玩意是說生產就生產的嗎?石灰石要開採,鋼筋要鐵礦石來熔鍊,這一件件的哪樣事情能一蹴而就? 崔俊按照自己的產能,告知李世民水泥與鋼筋的產量,多了實在產不出來。 李世民便問其緣由,崔俊便說是原材料供應不上才限制了產能。李世民便派人去大量開採石灰石與鐵礦,而崔俊也開始配合著建設水泥廠與鋼鐵廠。 這一日,崔俊見房遺愛氣哼哼跑來莊子裡鳴不平。言說自己老爹前陣子因為張亮一事,在事後多說了幾句便被李世民責怪。 其後便有人說房玄齡怠政,而李世民不聽房玄齡解釋,更不願意相見。現在老爹以年事已高希望讓更年輕、有能力的人接替自己的位置為由辭了官職,正在收拾行李回家。他卻是想留在長安不走。 崔俊聞言便笑話房遺愛是放不下李玲,怕受相思之苦。 房遺愛見心思被戳破,也不在意,索性開口求崔俊給想想辦法。 崔俊便說讓房遺跟著回去,只收拾些金銀細軟便可。年底便有轉機。 房遺愛並不相信,便問緣由,崔俊卻是不答,反將其趕了出去。並言說:“房公避位,品性高尚,你這做兒子的當陪在他身邊多多盡孝。” 對於房玄齡來說,此時若是真能退休享享清福,倒也是一件美事。但是按著李世民的脾氣,卻是不會讓房玄齡如願的。 就拿前次來說房玄齡曾因為輕微的過失而被貶回家,褚遂良上疏李世民說:“房玄齡從義旗初舉時開始輔佐陛下建立聖業,在武德末年冒死決策,貞觀初年又選拔賢才治理國家,作為臣子的辛勞,房玄齡是最突出的。 除非他犯了不可赦免的罪行,讓朝臣們一致指責,否則不應將他遠遠地貶逐。陛下如果認為他年事已高,也應當用委婉的方式勸他退休,用禮遇的方式讓他退職,而不應因他的一點小過失就拋棄他幾十年來的勳勞。” 李世民便立刻趕快召見房玄齡,並讓他官復原職。 這次房玄齡避位讓賢,李世民也會放他一段時間的假,但是想要真的不幹,李世民絕不會答應。 房遺愛唉聲嘆氣離開莊子,隨著他老爹往鄉下去。 而事情也如崔俊所想一般,其後的一天,李世民在芙蓉園遊玩後,突然決定去房玄齡的家,而房玄齡提前得知訊息並做了相應的準備。 當唐太宗到達房玄齡的家後,兩人相談甚歡,最後李世民還帶上房玄齡一起返回了皇宮,言說即便老了不願為官,但是常常留在自己身邊出出主意也是好的。 而後便傳出李世民冊封李玲為高陽公主,擇婿房遺愛。 李世民之所以選擇在這個時候宣佈喜訊,乃是因為《晉書》已成。 此書共一百三十卷,是紀傳體的晉代史。修於貞觀十八年到二十年間。修撰者凡二十一人,此外唐太宗也寫了宣帝、武帝兩紀和陸機、王羲之兩傳後論,故舊本亦題"御撰"。 唐以前人撰《晉書》頗多,唐初流傳的有臧榮緒等十八家。房玄齡以臧著為主,參考各家,撰成本書。 本書增立"載記",十六國中的前趙、後趙等十四國,皆入"載記",僅前涼、後涼入列傳。這本書詞藻綺麗,多記異聞,對史料的鑑別取捨不甚注意是本書的缺點,但是由於諸家晉書已不存,仍有一定參考價值。 自古以來,修書立傳者便與青史共存。後世修篆前世之事,也是傳統之舉。 在貞觀二十年的年底,傳來倭國的訊息,此時正值倭國大化二年,其孝德天皇頒佈《改新之詔》,其中"公地公有制"規定全國土地歸國家所有。 倭國的大化改新真正開始。 崔俊在年節時請自家父母兄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