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這是上天給予我的恩賜,讓我在充滿愛與幸福的婚姻中生活著,快樂著。
曾看過這樣一句話:老人照顧老人,有種煎中藥般古色古香的美,那不是纏綿,是溫暖的恩愛。幸福,就是這一點一滴的恩愛,幸福,就是你牽著我的手,無論何時何地,一直到老 。
王威,供職於哈爾濱商業大學。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陪你聽風 欠你一個擁抱
陪你聽風
每個人對愛的表達都不一樣,有的人很明確的表達出來,有的卻是在背後默默的奉獻。而我爸爸屬於後者。
爸爸是一名軍人,樣子總是很嚴肅,自小我就很怕我爸爸,因為在我的童年記憶裡爸爸總是那麼嚴格那麼的兇,我一做錯事他就會給我做“黃蟮炒豬肉”(用柔韌性很強的竹枝抽到腳或者手上)。所以自小我就不喜歡和爸爸在一起,也很少和他聊天,更不用說談心了。其實是我小時候很淘氣,所以才老被爸爸打的。記得小時候爸爸從部隊裡來探家,當我半夜醒來看到他睡在身邊的時候我就哭了,邊哭邊對他說:“你的床在部隊呢!你回部隊去睡!”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媽媽和姐姐去了外婆家,晚上睡覺的時候爸爸就到姐姐的房間去睡覺了,他知道我不喜歡單獨和他在一起。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慢慢的懂事後,感悟出爸爸對我的愛了。但是也許是已經成為了習慣了,和他還是極少溝通。雖然自己有時候下意識地希望和他多聊聊,但是坐在一起常是雙方沉默。以前我們爺倆通電話基本上不會超過一分鐘——電話接通後都是那百年不變的開場白“什麼事?還有錢用嗎?”然後就是吃飯沒有隨便幾句,接著就是你媽在這裡你和她聊吧。如果媽媽不在就會說“沒什麼那就這樣吧。”我相信老爸和我一樣也想多聊幾句的,但是實在是找不出我們的共同話題,也只好草草的掛掉電話。我有什麼心事總會和大姐談,家人大多時候只能從大姐那裡得知我的最新情況。記得從高中開始爸爸不再那麼“專制”了,有問題的時候他會讓我說一下自己的想法。到大學的時候,我懂得了爸爸的愛是那種藏在心底不善於表達的時候,有什麼問題我也試著和爸爸討論了,他總是在提出他的建議後說:“你長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決定,有什麼想不通的再打電話給我吧。”當然了,現在和爸爸聊電話的時候也會聊點別的。
畢業後就一直在外面工作,從這個城市到那個城市,一年也只有過年在家幾天。工作總是換來換去,邊工作邊玩,玩夠了又換一個地方。每次換地方給爸爸打電話,他總是說“你自己定吧,你覺得好就去咧,不夠錢用你就說(雖然爸爸也沒什麼錢,但是他每次都會這樣說)但是我要提醒你的是,你越來越大了,沒有幾個從零開始了。”雖然他打心底不喜歡我老是換來換去,但是他每次都會不遺餘力的支援我。記得過完年要回寧波那晚上,出門的時候老爸站在門口目送媽媽和姐姐送我去坐車。當我回頭看他的時候有一種想跑過去擁抱他的衝動,但是被一層隔膜擋住了。在我記憶裡我從來沒有擁抱過爸爸,以前是不懂得他的愛,老是誤解他。現在懂得了,卻又遲沒有給他一個擁抱。到車站等車的時候爸爸又來了,過來看了一會就又回去了……
其實很多人都像我一樣,欠了自己父親一個擁抱。特別是我們這一代人,剛好處在改革開放後懂事,總是覺得父母的思想是那麼的落後,甚至不可理喻。其實他們只是用了另一種表達方式而已,有誰會不疼愛自己的孩子的呢。缺乏溝通是我們這一代與父母不夠融洽的主要原因,他們一輩子都在為我們默默付出,我們欠的不止一個擁抱,而是N個擁抱。我已經決定了,下次回家無論如何都先要給爸爸第一個擁抱,讓它詮釋我對爸爸的感激。當然啦,媽媽也有份,姐姐也有份。
胡燦 一封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