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識,於是不瞭解、不知道“我本源自性清淨”,原因就是讓我們第六意識的極性觀念干擾的結果。所以,不“識自心源”,不“達佛深理”,就不知道佛陀和老子講的深刻道理。《道德經》的五千言,老子始終講道這個核心,千言萬語,只在說道!佛陀講經,始終不離實相,三藏十二部,只一實相印。老子和佛陀都要我們“悟無為法”,要“知常”,才能“曰明”。

為什麼要“悟無為法”呢?我們現在都是有為法。有為必然二相對立,就有侷限了,就處於有限中,無為才能無邊無際。“悟無為法”的修習,就是“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的轉正覺。經常轉正覺,轉到啥時候?轉到“外無所得,內無所求”時,就“復歸於樸”,迴歸到我們本有的“常自然”。

真正的轉正覺,是“心不繫道,亦不結業”。說“我在修道”,說“我在轉正覺”,這一念亦是垢。因為只要你心上有繫念,就不是無念。不管任何念頭,只要一起,就有住,就有相,有相就有礙。所以,哪怕心繫念道,心繫唸佛,亦落在識心分別之中,故只有“心不繫道”,“亦不結業”,才是徹底的轉正覺。

“業”是啥?凡是“有為”在進行的過程,就叫事;事做完了就是業。為什麼“有為”的做事必然有業呢?因為,你“有為”做事的時候,都處在二相的對立之中,起心動念都是極性的分別心識,故必然“結業”。只有“為無為”、“事無事”的轉正覺操作,才能心“不結業”。

“無念無作”就是“不思善,不思惡”,“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一相,“無為”操作就必然無業可結。

“非修非證”,惠能證悟後講,“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我們的自性本自具足一切智慧和功德,不從外得,並非修得證得,修證只是開金礦,不是造金礦,故“非修非證”。以直契本自具足的“無名之樸”,才是最高的修法!這種直指本源的“守其母”,是“不歷僧祗獲法身”的總持法門,真可謂“不歷諸位,而自崇最”。如來和老子的說法,始終不離本源、本性,以一實相印。其所對應的最高修法,亦是直指直契“道”與“樸”,歸根溯源,“而貴食母”,“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從修法來講,“道法”正是直指直契的心法;“自然”正是“道”與“樸”的本來屬性。惠能證悟後說的五個何期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正是道本具的五種“自然”(屬性)。

“名之為道”的“為”,在老子轉正覺的修法裡,具體體現在六個能不能上,“抱一能無離?”“能嬰兒乎?”“能無疵乎?”“能無為乎?”“能為雌乎?”“能無知乎?”

“抱一”就是始終轉正覺契入非極性,“一”是指道之德的非極性屬性。“抱一能無離乎?”就是問你能始終契入非極性的自性嗎?!只要能得“一”,萬事休矣!“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能嬰兒乎?”是指能不能“復歸於樸?”嬰兒是我們一生最純樸天真的狀態,以嬰兒來喻“樸”、未散“器”的本體狀態。你看,一個人初生時,沒有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