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真正的主巢」裡蟻后傳承派系高層緊急召開蟻后和雄蟻的共同大會討論時,主角卻輕鬆了下來,還有空閒去視察新擴建的蒼蠅養殖場與蠅廄。 蟻后傳承派系的領導層討論的目標是誰,主角肯定能猜到,但她們具體如何討論的,主角不得而知,不過敵人可能採取的手段和對策,主角雖然不能完全猜中,不過也能琢磨出一些規律。 生物的本能就是趨利避害,一切行為,包括智慧生物的種種看起來複雜的行為,都是建立在這個本能之上。 趨利避害的本能是生物與生俱來的,也是生物不斷向高階進化的保證。 生物得以存在需要兩種必要條件是:一是活著,即求生;二是避免死亡,即畏死。趨利使生物習得更強的生存能力,避害使得個體的生命得到延續,進而保證了物種的延續,其中的優勝者在大自然的優勝劣汰中生存下來,並促使物種不斷向高階進化。 趨利避害的具體行為和方式取決於對利和害的認識,對利害的認識及趨避行為,就是從最初的對死亡的恐懼及維持生命的本能需要開始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恐懼死亡,維持個體的存在是生物最大的潛在驅動力,是生物最堅實的需求。無論恐懼害怕的範圍有多寬廣,恐懼的最終物件都是死亡。 在生命延續的過程中,最初的利害判斷,如:是利還是害、利害程度如何等都將直接(往往是潛意識裡的)影響生物的趨利避害的行為,而出於對死亡的恐懼,讓個體對利害的感知異常敏銳,往往會迅速地做出潛意識的反應。趨利避害行為(如應激反應)及行為的結果讓個體感知到更多的“利害”及其程度,並不斷地擴充套件、豐富了對利害的認識及積累更多的趨避的方式。 對於智慧生物而言,比如人,也比如現在的螞蟻而言,對利和害的認識已經不僅僅是生物本能,而可以上升到價值觀的範疇。價值觀和價值觀體系(包含對利與害的判斷標準)是決定這些智慧生物的行為的心理基礎。 現在對於蟻后傳承派系派系而言,利有小利,就是鞏固並增加領導階層(包括所有蟻后及依附其的雄蟻)的利益;也有大利,就是擴充套件勢力,讓本派系最終整合統治大頭蟻王國的舊領土,並且不斷擴張。這兩者又是互相關聯的。 而害,對應的就是害怕領導階層被消滅,害怕本勢力被消滅,這與利是相反的,也是建立在對個體死亡和群體死亡的恐懼之上的。 現在,蟻后傳承派系利的阻礙和害的來源就是主角領導的神使王軍團,他們必須針對神使王軍團做出能夠使自身趨利避害的行為。 最治標治本的方式,自然是徹底消滅神使王軍團,但這需要武力的支援,而經過剛剛一場大戰,蟻后傳承派系也明白憑藉目前集結起來的軍事力量是不足以消滅神使王軍團,控制主巢「青丘城」的。 主角能夠猜測到敵人不會輕易認輸,趨利本能讓她們不得止步,她們定會努力集結更強大的兵力捲土重來。 而主角的應對方式就是,既然這是一場全面戰爭,那就要努力削弱敵人的戰爭潛力,才能在儘量短的時間內終結這場大頭蟻王國舊秩序崩潰以來最大規模的內戰。 ——我是分割線—— 主角來到了主巢「青丘城」的蒼蠅養殖場視察。 自從「東楊城」開始馴養蜜蜂后,其蒼蠅養殖場就逐步廢棄了。為了維持最基本的飛騎士坐騎的供給,和部分肉食的需求,主巢「青丘城」就承擔了所有蒼蠅的飼養工作。 這處地下養殖場雖然剛剛又擴建了一次,但規模不算大,目前只有百餘隻成年蒼蠅和數以千計的蠅蛆被飼養在其中。 成年蒼蠅裡都是被挑選出來的身體強壯和靈活的蒼蠅,身體素質適合作為飛騎士的坐騎。在飛騎士不需要這麼多坐騎時,這些蒼蠅就被留下做種。 蒼蠅的繁殖非常快,數以千計的蠅蛆中每天都有很大一部分左右會被殺死作為食物,但蠅卵足以補充這些損耗。 主角過來視察時,正好趕上蒼蠅們開飯。 說實話,近距離觀察蒼蠅進食可不是什麼好的體驗。 蒼蠅是沒有牙齒的,它的味覺和觸覺感受器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