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氣。不過這麼一說,按著通常的邏輯還能解釋的通,這下子茶餘飯後大眾們就又有了新的話題。
剛出現在大眾媒體上的時候,方逸並沒有太過於在意。大眾媒體嘛,要是就是吸引眼球,為了附合大眾口味,很多的媒體都是沒什麼節操的。
《整個事情就像是一出謊言》紐約的報紙上這章文章被放到了頭條,下面的配上了殘品還有方逸仿作的照片,當然了是黑白的!文章裡引用了這位記者採訪一位鑑定家的話,殘品理論上可能是出於方逸之手。不過在文章裡鑑定家口中的理論兩個字被去掉了,直接變成了可能是方逸的仿品。在文章中開始質疑方逸和勞德的人品,說話的口氣幾乎就是像認定了兩個一起合謀,搞起了這次炒作。至於兩個能獲得什麼好處?那還用說,勞德宣傳了自己的博物館,而且兩幅作品的價格上揚了。方逸從這件事情中獲得了很大的名聲,現在連一些普通的大眾,都知道了方逸的名字,你能說方逸沒從這事中得到好處?
藝術媒體沒有節操還不至於到這個地步,十七世紀的作品仿到殘片的程度?這太有難度了,不說是畫布就說是顏料什麼的那時候都是手工調製的,也沒個錫管裝什麼的,想要把裡面的成份仿齊了都有很大的難度,別說通體上讓很多鑑定大師都承認是倫勃朗的筆跡了?這可能嗎?
如果是方逸作的殘品那還仿作幹什麼,直接把他用這樣的手法補齊了不是更好,那一賣出來直接上幾千萬美元,就是上億也不是什麼驚奇的事情,收藏那幅原作的瑞典博物館還有荷蘭人怕是打破了腦袋也要得到這些剩下的作品。
大眾的媒體注重的是噱頭,現在有了這個東西以後,媒體哪裡管你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只要有人願意看那就說吧。就像是國內的一些所謂的軍事小報上,動不動就是中國有什麼,嚇了美日一大跳,中國有什麼,嚇了美日俄一大跳之類的,你能說這些一看就胡扯的東西沒人買?就是為了迎合一些人的口味,沒人買那發行它幹什麼!
從美國發酵然後傳到了歐洲的大眾媒體,這時候就是洶湧澎湃了,因為方逸又是中國人,這下子一個騙子的名號被這些媒體送到了方逸還有勞德的腦門上,很多大眾也受了蠱惑,認為方逸和勞德兩人合謀搞出了這一出。
勞德這位大亨沒有客氣,直接讓自己的律師把始作俑者的小報告上的法庭,要求賠償三千萬美元的名譽損失,然後道歉。這份賠償訴求一出來,又像是在這個事情上加了一把火。現在更熱鬧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使用者請到m。閱讀。)
第318章有人偷畫
方逸這邊有沒有感受到壓力?當然是有一點兒了,也僅僅是有一點兒而以,被人稱為騙子心裡當然會有點兒不開心了。不過聽了幾天之後,方逸的心裡也就平靜下來了。騙子?要說騙子也對!從艾?凡克到安格爾,包括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達芬奇這些人誰不是是騙子?有誰在現實世界中見過長著白色翅膀的人,有誰見過那些所謂的神?你都沒見過就畫出來掛在教堂裡,就算不是騙子又能比騙子好多少?
至於大眾媒體對自己的評論,方逸一點兒也不在乎,就是說上了天也不會對自己的畫價產生多大的影響,該知道的人都己經知道了,大眾媒體就隨他們去吧。
方逸只所以不關心大眾媒體對自己的評價,那是因為所謂的大眾根本沒有那個能力去購買自己的作品。
就拿方逸自己舉例子,一幅作品現在是一百六七十萬美元,放到美國去這些錢就是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二十年左右的收入,哪個普通家庭可以用二十年不吃不喝的錢來買一件方逸的作品?你這個階層都不能買我的作品,那我做為一個藝術家為什麼要過於注重你們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