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辦法說起來一點都不稀奇,也沒什麼神秘的,無非就是多了一道包裝工序。

彈藥廠在把彈藥生產出來之後,不再把彈丸和發射藥分裝,而是用絲綢包裹在一起。為了防潮,再在融化的鯨蠟或者石蠟中蘸一下,薄薄裹上一層。

用的時候,士兵只需撕掉絲綢筒屁股上的紙片,把鉛彈和被鯨油粘合的發射藥棍一起塞進槍管,用通條捅到底。由於錐頭空尾的鉛彈比步槍口徑略小,裝填一點都不費勁。

要是不馬上發射,怕彈丸掉出來,那就把包裹用的絲綢團成一團,放在彈丸上面一起捅進去,自然就把槍管堵住了,卻不影響發射,還不會產生太多燃燒殘留。

到了景陽九年,趙士禎又根據陸戰衛的使用反饋,在景陽五式步槍的基礎之上加以改進,研製出了景陽九式燧發步槍。

新槍的口徑12毫米,長度130厘米,重量3.6公斤。燧發裝置也變成了鋼輪摩擦式,與後視的打火機極為相似。搭配人工粉碎再重新壓制的燧石,不光體積縮小重量減輕了,發火效果還提高了不少。

但口徑、長度、重量都小了,發射藥卻沒有質的提升,威力是不是會下降呢?那是肯定的,景陽九式對付無甲目標的有效射程只有300米了,想打穿兩層鐵甲和一層棉甲,得放到150米以內。

不過皇帝對這支槍的評價還是很高的,馬上批准了新槍的大規模製造和換裝。對於海軍和陸軍部分軍官的不理解,也給出了相應的回覆。

他說無論海軍還是陸軍,依靠肉眼射擊300米以外的移動目標都是很難的。這樣一來,景陽五式步槍等於是威力過剩了。

以前為了打的更遠、更準、更大威力而付出的大口徑、大重量、大長度,以及多出來的彈丸重量和發射藥全都浪費了。

槍械並不是威力越大越好,也不是打的越遠越好。做為軍隊大規模裝備的常用武器,適當的威力加上價效比、可維護性、低成本,才是重點。

說白了吧,他就是想用最低的成本、最簡單的方式快速擴充陸軍規模,這時候步槍越輕、越短、射擊距離縮短、後坐力減輕,反倒成了優勢。

隨便找個成年男人,不傻不殘,訓練幾個月,基本都能揹著景陽九式步槍完成急行軍考試。在射擊考核中,人型靶也從300米調整到了200米,固定靶十中七、移動靶十中四就算合格。

這名老兵每裝填一次彈丸,就隨手把底封扣下來貼在燧發鋼輪上。扣動扳機鋼輪轉動,小紙片就會被蹭掉。鋼輪上沒有紙片了,槍膛裡就是空的,反之,則該重新裝填。

辦法雖然簡陋,效果卻很明顯。只要是在戰壕裡射擊,沒有太大動作,這張沾滿了鯨油和石蠟的小紙片就會牢牢貼在鋼輪上。

老兵和新兵除了心理狀態,表面上並看不出太明顯的區別,更多的還是這種不太起眼的小伎倆。雖然小,卻可能救命,好多個小湊在一起就是勝利。

再次聽到銅哨聲,陸軍士兵們紛紛站起身體,趴在戰壕邊沿舉槍瞄準。也就是在這時候,他們才頭一次親眼看到敵人是啥模樣。

“媽的,這麼多!”然後就有人嘟嘟囔囔的抱怨了。

他跟著皇帝出關與女真人打過仗,但沒被分在塔山堡阻擊的李如樟手下,有些則是後來才補充進陸軍前衛的。看著300多米外密密麻麻的騎兵,感受著身下大地的震動,不害怕肯定是假的,六神無主也不至於。

“穩住……穩住……準備……嘟……”這時百戶扯開嗓門喊上了,一邊喊一邊站直身體,看著衝鋒的騎兵做了最後一遍測距。然後鼓足了腮幫子,用盡吃奶的力氣把銅哨吹出個悠長的音節。

實際上在陸軍當中百戶要比士兵們危險太多了,責任也大多了。部隊防禦的時候,士兵們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