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昨天有弟兄在弘文館門口看見渤海會高慧拜訪了太子李建成,李建成隨即進宮,然後就有了今天上午的旨意,卑職懷疑這個旨意只是明面上的東西,李淵必然還有另一層深意,一定和渤海會有關。”
李清明負手走了幾步道:“渤海會主高烈現在身處高句麗,高慧拜訪李建成一定和高句麗戰役有關,如果有什麼事情能牽制住我們攻打高句麗,那就只有唐軍偷襲河北,我懷疑李孝恭率軍入幷州的真正目標不是劉武周,而是我們的軍隊。”
“使君說得對,劉武周已經退兵回婁煩關,幷州局勢並不危急,這時候出兵幷州沒有什麼意義,李孝恭率軍入幷州一定是為了奪取井陘關和壺關,打通進軍河北的通道,所以李淵才說要支援隋軍攻打高句麗,這就是欲蓋彌彰。”
李清明當機立斷道:“不管李孝恭是不是針對我們,我們都不能掉以輕心,絕不能大意,立刻發紅色緊急快信給中都,要求中都務必加強井陘關和壺關的防禦。”
(未完待續。)
第709章 北方盟友(上)
新城位於遼水以東約八十里外的小遼水北岸,位於一座大山的山腰處,城池高大堅固,易守難攻,是高句麗軍控制遼水上游的重要戰略之地,目前新城有駐軍一萬人,糧食十萬石,是淵蓋蘇文的後勤重地。
但新城畢竟距離遼水還有八十里,為了及時對殺入遼東的高句麗軍隊給予糧食支援,新城守軍又在八十里外的遼水東岸紮下了大營,七千軍隊駐紮在大營內,同時又在新城附近抓了數千民夫,逼迫他們將城內糧食運到遼水軍營內。
新城內外十分忙碌,數千民夫揹負著沉重的糧包,排著長長的隊伍,將一袋袋糧食搬出城,送到城外一里處的小遼水碼頭上,再從這裡轉運上小船,但碼頭上的小船並不多,只有不到百艘,每次只能運送千餘石糧食,為了加快運糧,高句麗軍隊又強徵了數百輛馬車,水陸並進運送糧食。
在新城搬運糧食的民夫成分十分複雜,有高句麗人,有靺鞨人,有契丹人,也有漢人,他們都是高句麗軍隊從方圓百里內抓來,共三千餘人,吃最爛的糧食,幹最苦最重的活,為了防止他們逃跑,晚上則全部押入城內看管。
雖然服苦役只有十餘天,但沉重的苦役使很多民夫都無法忍受,不斷有人逃亡,高句麗士兵十分殘暴,抓住逃亡之民便當場處死,短短數日便處死了百餘人,再也沒有人敢逃亡,雖然逃亡潮被血腥殺戮恐嚇住,但仇恨和矛盾在不斷積聚,眼看一場暴動即將發生。
在新城服苦役的漢人約有三百餘人,都是年輕青壯,在遼水以東的高句麗境內生活著數千漢人,他們有遼東本地人,有第一次攻打高句麗時逃亡的民夫,也有被打散計程車兵,他們在新城一帶開荒種地,造屋築牆,甚至還回家鄉把妻兒接來,高句麗為了收取稅賦也默許了他們存在。
由於服苦役的漢人只佔少數,他們很快便團結在一個叫做孫英的漢人頭領手下,成為新城內最團結的一個群體,在孫英的約束下,沒有逃亡,他們互幫互助,沒有出現一例死亡的現象,揹負糧食也任勞任怨,也得到了高句麗軍隊的信任,讓他們負責維持夜間秩序。
但高句麗人做夢也想不到,這個和靺鞨人一起被抓來的名叫孫英漢人頭領,卻有著另一個不同尋常的身份,他是隋軍的斥候郎將,孫英率領九十名手下去了靺鞨人部落,他們在靺鞨人幫助下掩蓋了身份,利用高句麗人大量抓捕民夫的機會混入了新城內。
新城不大,城池周長只有十二里,它是一座純粹的軍城,城內沒有平民,只有幾座大倉庫和一排排簡陋的石屋,由於七千高句麗軍隊去了遼河駐營,目前新城內只有三千駐軍,駐軍和民夫一樣也是住在石屋內,不過他們住在城東,而民夫住在城西,雙方相隔有一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