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是張鉉在暗示自己。
趙蜀是縣令,更加貼近底層民眾,他當然很清楚哪些方案最有效果。
趙蜀躬身道:“啟稟將軍,從前梁太守是考慮效仿齊郡的做法,圍繞中心大城安置,這樣若亂匪來進攻,大家可以迅速撤回主城,不過卑職覺得最好考慮民眾自己的意願,畢竟關係到家家戶戶的切身利益,有的人家願意留在益都,那就疏散到益都近郊,有的人家在家鄉有土地,更願意返回家鄉,那就讓他們回鄉,我覺得不應該強求。”
張鉉點點頭,又問韋雲起道:“長史的想法呢?”
韋雲起笑道:“當初我在高密縣處理善後之事時,就發現這件事很複雜,因為冬小麥已經播下去,很多想回鄉的人又不願放棄明年夏糧的收成,如果留在這裡照顧麥田,那就會耽誤家鄉明年的春耕。
而且回鄉後農具怎麼辦?房子怎麼辦?耕牛怎麼辦?所以這種事情環環相扣,我倒覺得可以用土地置換的辦法,比如家鄉有多少土地,拿出地契來,官府就在益都縣附近也給他同樣的土地,這樣就能安居下來,既便於集中管理,又能訓練民團自保,這裡面正好涉及到王郡丞擔心的土地問題,索性一併解決。”
王運謙和趙蜀都不吭聲了,韋雲起是什麼資格,在先帝時代就是御史高官,不是他們能比得上。
而且他們都明白,這些事情張鉉肯定會交給韋雲起總攬,他們只是協助,而他們的利益只有在張鉉完全掌控了北海郡後才能實現。
果然,張鉉對眾人道:“不管事情再困難,也總要解決它,這幾個月就由韋長史來主導北海郡各項政務,大家齊心協力,儘快讓北海郡恢復到從前的繁華。”
郡丞王運謙是齊郡人,年約四十歲出頭,父蔭出身,三年前從琅琊郡丞調為北海郡丞。
雖然王運謙父親曾當過地方高官,但他本身沒有世家名門的背景後臺,所以他很多時候只能依靠上司,漸漸養成了他揣摩上意,巴結上司的性格,缺乏自主的魄力和決斷力,絕大多數時候他只是決策的執行者,而成不了決策的制定者。
王運謙的家距離郡衙不遠,是一座佔地約三畝的小宅,由於益都縣人口爆滿,他能擁有這樣的獨立宅子就已經是很奢侈之事,根本不敢奢望什麼寬宅大院。
中午時分,王運謙憂心忡忡回到家中,把自己關在書房內長吁短嘆,這時,書房外傳來砰砰敲門聲,王運謙不高興道:“是誰?”
“是我!”
外面傳來他老父親的聲音,嚇得王運謙連忙上前開了門,“父親,有什麼事?”
王運謙的父親叫做王覃,曾經是北齊王朝的高密郡司馬,北齊滅亡後投降了隋朝,先後擔任高密郡太守和魯郡太守,十年前因病退仕回鄉養老,用他當官守刮的錢財買了百頃上田,當了一方地主。
王覃有兩個兒子,長子王運謙二十年前被他舉薦為縣吏,從此走上了官途,次子王運甫在家鄉繼承他的田莊,由於戰亂的緣故,王覃從去年開始,也來到北海郡依靠長子生活。
“我聽說梁致死了,是怎麼回事?”王覃走進房間問道。
“父親怎麼知道?”王運謙著實不解,這件事應該還沒有傳開才對。
“我怎麼不知道,這種事情你們以為能隱瞞得了?”
王覃不滿地瞪了兒子一眼,又問道:“據說梁致是在含春院醉酒落井,我只想問你,真是這個緣故嗎?”
王運謙連忙關上門,低聲對父親道:“其實梁致是遇刺而死,被人一劍刺穿後頸,因為刺殺是發生在茅廁內,陪他去茅廁的侍女等在外面,她也沒有看見是誰下的手。”
王覃坐了下來,問他道:“那你覺得會是誰下的手?”
王運謙知道父親在官場上混了幾十年,遠比自己精明,他